原标题:新京报财经峰会成功举办探讨中国经济的定力与潜力
新京报讯(记者顾志娟)12月18日,新京报举办主题为“中国经济的定力与潜力”的“看2020财经峰会”,汇聚政界、学界、商界的专业人士,围绕宏观经济、数字经济、5G技术等主题,讨论了中国经济中的热点话题。
在峰会上,北京市市委常委、北京市副市长殷勇表示,北京已成为中国营商环境的标杆,明年北京将落地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改革政策,将优化信贷营商环境,重点是解决科创、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将推广设立助贷中心和建立首贷中心。
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建议,在产学研后面加一个“用”字,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例如5G的应用,李毅中认为,将5G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首要工作是5G技术的产业化,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建5G网络,全国大概需要用七年时间建设600万个5G基站;二是5G终端的制造,最典型的终端是5G手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5G的最大贡献是对整体生产力增长的贡献,5G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连接在一起,并发生融合效应,中国将成为5G技术的最大受益者。
国务院参事、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2019年全球经济面临着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冲击,多边贸易体制、多边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都由于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冲击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全球经济、特别是全球贸易的增长面临着不断下行的压力。但日前公布的11月份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在企稳向好。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提高中国经济的全要素劳动生产率。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解读了数字经济的宏观效应。基于数字经济中技术的快速进步、技术的投资效能,从最基础设施到头部的商业应用,再到技术细分每一个领域都能实现进步,甚至技术的切换。数字经济的渗透改造和提升原有的产业,另外,云端化使得技术可以共享,这可以进一步促进开发。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表示,稳定中国经济的“锚”在于市场化改革,主要内涵有四个方面,一是实现竞争中性,二是要让包括微观经济主体、地方政府、投资者等都有信心,三是要为创新创造提供容错机制,四是认真处理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在中国面临的成本变化、老龄化、全球市场环境变化的挑战之下,经济增长最终还是要靠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面对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重中之重应该是抑制经济增速的进一步下滑,“不能弃守6%”,要采取更为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在确定经济增长意向性目标时,最好采取“试错”的办法,如果上年经济的物价上涨率、设备利用率和就业等指标偏低,且不难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筹集资金,政府就应该实施更具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力争使经济增速有所上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稳预期应成为当前宏观政策的中心。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除了“加力“以外,还要“提质”,提升政策的针对性、精准性、前瞻性以及政策的实施方式。其中,政策的前瞻性对引导预期非常重要。
峰会还举办了“5G开创数字经济新时代”、“中国力量——科创时代”、“新消费引领商业浪潮”三场主体讨论,来自企业、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的代表进行了探讨。
新京报记者顾志娟
编辑王宇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