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只会打120 中国人的急救知识有多匮乏?

日期:12-18
急救知识急救

原标题:遇事只会打120中国人的急救知识有多匮乏?

说起养生头头是道,遇到急救迟迟不敢,这可能是当下中国很多人的现实状态。

除了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的猝死,像创伤、昏迷、中毒等危急情况,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有效急救,都能很大程度上减少病患损伤、挽救生命,但数据显示现实中很多人却只知道打“120”。

中国人的急救需求和急救能力之间有多大差距呢?

1、有多少猝死无现场急救

每次猝死事件总会引起民众广泛关注,2019年3月北京东单体育馆一男子猝死恰巧遇到同场打球的6名医生被救活,而11月27日演员高以翔录制节目时猝死不幸去世,令人唏嘘......在猝死事件中,现场第一时间应急救护至关重要。

目前中国心脏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资料尚少,最新发布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中引用了200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的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率为41.8/10万,男性高于女性(44.6/10万vs 39.0/10万),大多数死亡发生在65岁以上,只有极少数发生于25岁以下。

遇事只会打120 中国人的急救知识有多匮乏?

虽然这一发病率数据和其他国家相比并不高,但以中国庞大的人口推算,全国心脏性猝死的每年总人数为54.4万人,这意味着我国每分钟将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为世界之首。

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于猝死急救的能力远远不够应付这严峻的现实。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等开展的“2017年心脏性猝死全国认知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调查的民众都听说过心脏性猝死事件的发生,但有54%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心脏停搏后黄金抢救时间是在4 min内。

并不是每一个猝死患者都有偶遇医护人员的运气,当一个正当年的人因猝死突然离世时,这是现实的残酷,也是在场苦苦等待救护车而束手无策的人的遗憾。

2、只会打“120”远远不够

猝死急救只是生活中应急救护需求的冰山一角,现实中需要现场急救的疾病远不止这一项。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的赵思宇等人利用北京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系统2013-2017年的院前急救出车数据,分析了北京市164.3万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特征。

数据显示,2013-2017年5年间患者疾病谱顺位无变化,疾病谱近半为损伤和中毒(摔伤、骨折、酒精过量等,486996人,占29.63%)、循环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301824人,占18.37%)。猝死属于心脑血管疾病急救病例中的一部分,现实中需要院前急救的还有创伤、昏迷、中毒等很多情况。

遇事只会打120 中国人的急救知识有多匮乏?

有研究指出,患者在遭受严重创伤后,死亡多发生在30min内;若能够在遭受严重创伤的10min内接受救命性治疗、伤后30min内进行医疗救治,患者的死亡率可降低18%~25%。另有研究指出,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若能够在4min内接受心肺复苏,成功挽救生命的可能性达30%;超过4min后,患者存活的可能性基本为0。

而如果发生创伤或者心脏骤停这样需要急救的情况,拨打“120”等待专业人员来救护需要多久呢?

齐腾飞等人收集了1996年1月—2015年9月以“院前急救”和“时间”为关键词的369篇文献454条数据,覆盖中国188个东、中、西部城市,通过meta分析(一种用来收集和整合有关一个研究问题的所有相关研究证据的科学方法)比较中国院前急救水平,各地区城市急救反应时间平均在15分钟以上。

遇事只会打120 中国人的急救知识有多匮乏?

危险如此之迫近,生命如此之脆弱,只是等120专业救助人员赶到来挽救生命,显然远远不够。

3、合格的第一目击者太稀缺了

救护车迟迟不到怎么办呢?路人来救。

很多情况下,突发急症病人的生命关键在于第一目击者,身边的人如果具备急救能力,拨打120的同时抓住抢救最佳时间,积极实施抢救措施,能最大程度上让患者获救。

不过,现实是这样的合格第一目击者太少了。

今年发表的一项针对上海市居民急救能力现状的调查显示,居民紧急情况下急救正确处理率为 44.27%。其中紧急进行心肺复苏的正确处理率最低,仅为18%。

遇事只会打120 中国人的急救知识有多匮乏?

不只是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居民应急救护能力不足。另一项针对一、二、三线城市市民急救能力与意愿的调查显示,市民对如何正确拨打救援电话的知晓率最高(84-90%之间),而对心肺复苏(CPR)和气道梗阻的知晓率最低,不到20%。

且多项研究显示,急救能力在区域、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群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急救能力更缺乏。

4、国人急救能力UP计划

2008年原卫生部首次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抽取全国31个省7万余人,进行健康素养现状调查,当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中的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18.70%。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指具备基本安全与急救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自2012年后,国家规范监测后启动了连续性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数据显示,随着国人文化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安全与急救素养在逐年提高。

遇事只会打120 中国人的急救知识有多匮乏?

今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公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中多次提到急救普及,“要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生命教育课走进校园课堂。

此外,该行动计划中还提到,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分别达到1%和3%,按照师生1∶50的比例对中小学教职人员进行急救员公益培训。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急救离我们并不遥远,急救知识掌握对于我们也不是很复杂的事儿。当从国家到个人,对于急救技能越来越重视,关键时刻能挽救的就是一条生命、一个家庭。

数据新闻编辑:汤子帅

设计:许骁

校对:卢茜

参考文献:

吴杰.亚洲和中国心脏性猝死[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7(03):4-6.

Wong C X, Brown A, Lau D H, et al. Epidemiology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global and regional perspectives[J]. Heart, Lung and Circulation, 2019, 28(1): 6-14.

黄莹[1, 2],邹联洪[1, et al.我国不同规模城市市民急救能力与意愿的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6, 23(6):617-621.

陈唯,梁永晴,曹彦,etal.2015-2016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6(12):43-46.

赵思宇,曹昱,雷燕妮,etal.2013-2017年北京市120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4).

齐腾飞,景军.中国1996-2015年城市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7(10).

谢长勇,秦伟,马鹏前,etal.上海市城乡居民急救能力现状调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9(6):569-572.

卫计委网站,历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数据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新京报“看2020财经峰会”召开 春蕾计划被指资助男生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回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