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些人、这些事、这些历史瞬间!上海人大常委会一路走来的40年
摘要:40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与改革同进,与人民同心,书写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上海实践的生动篇章。
1979年12月29日,上海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市人大常委会,这标志着上海人民代表大会从此有了专门的常设机构。
40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与改革同进,与人民同心,书写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上海实践的生动篇章。
2001年5月18日,首次立法听证会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原主任委员夏秀蓉不会忘记这次难忘的听证会。2001年5月18日,市人大就《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草案)》有关问题举行首次立法听证会。迄今,市人大已举办15场立法听证会。
市人大代表许丽萍不会忘记一次子夜菜场“暗访”。从2011年起,市人大连续8年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将“舌尖上的安全”追问到底,成为上海人大历史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监督项目。
市东中学的老师不会忘记13年前带领学生们踏入市人大常委会议事厅时的那份兴奋与庄严感。2006年2月20日,市东中学百名师生走进常委会议事厅,启动了首次走进人大活动。迄今,已经有近2万市民走进常委会会议厅。
……
40年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砥砺奋进,一届接着一届干,不断刷新履职记录,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主法治建设,为保障上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作出了积极贡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开创上海人大工作新局面。
改革与法治共振,以良法推动善治
回眸这些年的立法历程,一个鲜明标志就是推进“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的协调同步”。
外高桥保税区条例通过后的新闻发布会
1996年12月,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外高桥保税区条例,这是为浦东开发开放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性经济法规,也是第一部为使法规符合国际惯例而进行出国调研和考察后制定的法规。23年后,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有了坚实的法治保障。2019年7月26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依法支持浦东新区大胆闯、大胆试,为浦东新区自主创新“赋权”。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地方立法同步提上日程。2014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成为全国第一部自贸试验区法规。《条例》开创性地构建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法治框架,受到了国内外高度关注和肯定,成为上海立法与改革决策紧密衔接、立法主动服务改革的标志性案例。
改革与法治共振,以良法推动善治。针对特大城市管理需要,这些年来,上海人大先后制定食品安全、烟花爆竹安全管理、道路交通管理、生活垃圾管理等法规,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和社会治理创新。2015年12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在外环线以内禁止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就是这么一部地方性法规,改变了人们多年固守的风俗习惯,“一步到位”地实现烟花爆竹“零燃放”。
1993.9.23乔石委员长到人大机关视察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立法在夯实底线民生、保障基本民生的同时,更要立足上海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体现上海标准、上海特色、上海温度。1984年,于漪代表起草议案,提出要为义务教育立法,尽管遇到困难和阻力,她和其他代表不懈努力。1985年7月28日,市人代会正式通过《上海市普及义务教育条例》,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公共场所有人突发急病,却无人“敢”救,一部“好人法”的破茧而出。2016年7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成为全国首部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社会急救“三位一体”的急救法规。
40年来,上海地方立法工作从无到有,从简略式立法到精细化立法,从突出经济立法到加强各领域立法,从发挥立法的服务保障作用到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作用,立法质量不断提高,立法成果丰硕。截至2019年11月底,上海市共制定地方性法规257件,现行有效182件;修改地方性法规337件次,已废止和自然失效75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和法律解释43件次,现行有效28件。
2016年和201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立法透明度指数报告》中,上海市人大连续两年在立法透明度评估测评总分和最具有指标性意义的立法工作信息公开测评单项评分均列地方人大之首。
监督议题丰富多样,监督实效不断提升
回放这40年的人大监督,闪过很多这样的分镜头。
高温天37℃,却不妨碍一段骑行监督之旅。市人大执法检查组踏着共享单车,从人民大道一直骑到打浦桥,经过了有机非隔离设置的道路,也经过了机非混行的道路。骑行一结束,执法检查组就举行了一个小型座谈会,一线体验的代表争相为改善慢行环境建言献策。
晚高峰时段,20位代表悄然“上岗”,以志愿者身份出现在人民广场地铁站。为查找地铁安全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上海人大调研组紧盯“潮汐式”长距离通勤大客流,选择早、晚高峰等不同时段深入一线调研。驻守在闸机口的马卫星代表直言:“这次感受不一样!我们既是志愿者,也是观察者。”
凌晨4点,突击检查铜川路批发市场,结束返回也才早上7点;晚上10点披星戴月赶赴屠宰场,就为查一查有无“瘦肉精”……这是人大代表暗访食品安全的一幕,从2011年起市人大连续8年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探索成立代表专业调研组,由其自主设计调研方案,与执法检查组同步平行调研,一起将“舌尖上的安全”追问到底。
代表暗访食品安全。
…….
40年来,上海人大监督工作从自发探索到逐步规范,从单一听取报告到向执法检查、预算审查监督、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专题询问等全领域拓展,从重审议到形成覆盖监督全流程的闭环机制,监督工作成效不断显现。截至2019年7月,共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488个,开展执法检查120项,听取审议计划预算报告140项,有力支持和促进“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为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2004年,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开展“旁听百例庭审”专项监督,153名635人次的市区代表参加旁听了137件各类案件,覆盖了全市各级各类法院,并由内务司法委员会向17次常委会作了检查情况报告。这项工作得到全国人大的充分肯定和各地方人大的赞誉,“旁听百例庭审”成为上海人大司法监督工作的品牌。
蓝天碧水保卫战从来都是一场持久战。按照中央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系列部署,市人大连续几年启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检查,全覆盖走访16个区,现场询问、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全面了解本市水源地保护、河道整治、大气污染等防治情况,强化跟踪问效,助力打好这场环保战。
1998.12.15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首次对市工商局局长甘忠泽开展了述职评议.
不仅监督议题丰富多样,监督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比如小型深入,不搞大呼隆式检查;暗访为主,不搞打招呼式调研。这40年,常委会坚持依法监督、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让法律制度的牙齿有力“咬合”,推动中央、市委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代表履职全方位拓展
40年的脚步匆匆。人大代表的履职,一棒接着一棒。回首40年,我们看到不少卯牢一件事追踪到底的代表。
余国强代表连续追踪“道路隔离栏”难题,跑遍申城调研,拍摄了1000多张现场照片,为助其一臂之力,市人大为他专门开了一场代表建议督办会,把承办部门请到现场与他对话。在常委会督促推动下,政府部门积极行动,到2017年底,全市1401条道路、6065个道路路口隔离带全部增设和改进了警示标识。
曹兆麟代表和“老公房电梯”杠上了。2012年,曹兆麟一口气提了7份关于老楼装电梯的建议;2013年,连任市人大代表后,曹兆麟又提了6份建议。这13份建议从资金、技术到管理,将方方面面可能碰到的问题都列了一遍,她还就此事“约见”过职能部门负责人,直到看到加装电梯试点范围一点点扩大,她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德甄代表一直惦念着合庆镇黄妈妈的一个心愿。她在人代会上的一次发言,促成了合庆镇生态环境的转变,完成了“黄妈妈的心愿”。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项监督和专题询问,组织代表赴16个区28个重点地块进行全覆盖监督调研。
……
投票选举
从这些执着的代表身上,不难发现,这40年人大代表的履职渠道有了全方位的拓展。
议案和建议是代表的履职利器。市人大进行微创新,制定完善代表议案审议、建议办理的法规制度,组织“回头看”和督办活动。对代表反复提却不见落实的建议,专门开督办会,助攻承办落实。
社区是代表了解社情民意的最佳窗口。每次进社区,代表们都会“携主题问计”,即带着一份即将提交审议的法规草案样本来征求居民的建议,当起“民主立法”的使者。而已在全市99个街道挂牌的“代表联络室”,是平日代表履职的常态平台,这里已成为代表的信息来源地、与选民交流地、建议处理地。
40年来,代表的身影出现在各大会场上,也活跃于里弄田间,履职成果丰硕。这背后是人大服务保障的升级: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充实和改进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实现代表履职常态化,每位常委会组成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固定联系8—15位代表,各专门委员会还组建了9个代表专业小组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张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履职网,让代表履职游刃有余。
履职水平的提高,也愈发彰显代表的“桥梁”角色,代表们也由衷感叹:代表与政府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多了,也离选民更近了。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