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疑难可问谁?他逝世后毛泽东深夜写下悼诗

日期:12-16
罗荣桓毛泽东

原标题:国有疑难可问谁?他逝世后,毛泽东深夜写下悼诗……

来源:中国军网

今天是2019年12月16日

一位开国元帅逝世56周年的纪念日

他曾参加秋收起义、长征

抗战时期

他率部挺进山东

开辟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

他领导了解放东北和

进军关内解放平津的作战

新中国成立后

他被任命为最高检察署检察长

首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他就是被称为“政工巨匠”的

罗荣桓元帅

国有疑难可问谁?他逝世后毛泽东深夜写下悼诗

深入群众

他用“三个过硬”吸引山东百姓参军

1939年3月,罗荣桓、陈光率八路军一一五师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山东,与山东抗日武装并肩作战。继樊坝、梁山战斗之后,他们在抱犊崮等地多次与日军交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主力部队经过多次战斗,减员很大。补充兵员、壮大主力部队就成为当务之急。当时,在鲁西、鲁南地区,日伪顽匪势力强大。他们对群众进行血腥的屠杀,老百姓对他们十分畏惧,害怕家里有人参军会遭到报复。

有一天,在大炉村万家大院里,罗荣桓召集地方和部队40多位干部开会。罗荣桓说:“当前,鲁南斗争的局面刚打开,群众还没有充分发动起来,党的基层组织也残缺不全,地方一时是拿不出兵员来的,怎么办?硬要嘛,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罗荣桓分析:“要让群众来参军,我们必须过得硬。一要作风过得硬,对群众要秋毫不犯,消除群众对我们的误解;二要打仗过得硬,要打出我们的气势和声威,让群众认为我们能打仗,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三要组织过得硬,要在地方建立党的组织和群众组织。达到了三个过硬,兵员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罗荣桓(资料图)

罗荣桓(资料图)

会后,罗荣桓从主力部队中抽调100多名干部组成工作团,分赴滕北、邹东、费南、费北四县边界一带农村,深入群众、开展工作。罗荣桓亲自带队到费南临郯发动群众。

罗荣桓率领的工作团帮群众打扫卫生、挑水、劈柴、理发、看病、割麦。同时,工作团走村串户,张贴标语,与群众拉家常,宣传党的主张,宣传八路军的政策。

当群众听说罗荣桓是一一五师政委,也与工作团成员一样风餐露宿时,他们十分感动,连声赞叹八路军的领导与日军、伪军的头头真是天壤之别。许多关于八路军的谣言不攻自破,农民还邀请部队到村里开展工作。

临(沂)郯(城)苍(山)平原出现了“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兄带弟,儿别娘,父送子,妻送郎,前呼后拥上战场”的局面。仅费南山区,就有近千名青壮年报名参军。

为了使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都能得到发展,罗荣桓反对主力部队不顾条件强制改编地方武装。他一再强调,地方武装升级,不能用“拔萝卜”的办法,连根拔掉。要留下根,保留好基础,向主力输送一批,地方可以接着再发展一批。

新兵员源源不断地补充,确保了八路军和地方抗日武装力量生生不息。

打击日伪政权

他首创“翻边战术”

罗荣桓(资料图)

罗荣桓(资料图)

除了擅做群众工作,罗荣桓在军事指挥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开始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反复“扫荡”和“蚕食”。罗荣桓结合山东历次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经验,于1942年提出了著名的“翻边战术”。

“翻边战术”的主旨是将主力配置在边沿区,当敌人进行“扫荡”或“蚕食”时,部队不是“敌进我退”,而是选准有利时机,“敌进我进”,“翻”到敌人占领区去,粉碎敌人的“扫荡”“蚕食”,换一种说法,就是“敌打到我这里来,我打到敌那里去”。在游击区的斗争中,组织小部队和民兵渗入敌占区,袭击敌人后方,打击日伪政权,也是“翻边战术”的组成部分。

在罗荣桓的指挥下,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2旅在海陵反“蚕食”战役胜利后,于1943年1月又发起郯城战役,并成功地运用了“翻边战术”。

郯城,位于临沂与新安镇之间,南面靠近陇海路,地处陇海路以北的日军心腹地区,是日军在鲁南苦心经营的兵站基地。那里墙高壕深,广筑炮楼,是一座完全碉堡化了的城镇。

此时正值日伪发动“扫荡”,郯城驻防之敌一部分奉命调出,城中守备相对空虚。

1943年1月18日夜,教导第2旅主力兵临郯城城下,主攻点选在便于隐蔽接近而又无外壕的城南门。

19日深夜,八路军发起进攻。不久,部队突破南门,击毙守敌7人,俘敌50余人。敌人又增兵于内城城门,并将成批的手榴弹往下投,八路军伤亡较大,进攻受阻。

20日夜,教导第2旅将主攻点改为敌戒备较差,射击死角较大,有深宽壕沟的城东南角。这时,日伪军也调整部署,组织火力,点燃火把,竭力阻止攻城。教导第2旅经过苦战,登上了城墙,迅速向两侧发展,并展开政治攻势。

不久,伪军大部瓦解,残敌向城中心退缩。教导第2旅团团围住退缩于城中心的敌人,并连续爆破猛攻,200多名伪军、伪政权人员投降。

部分残敌依仗院落和房屋负隅顽抗,以各种武器封锁街道巷口,并以部分兵力向我反扑。八路军采取了挖墙掏洞,逐屋占领的战法,同时,组织特等射手,利用高房屋脊封锁要道、房门,阻击敌人,消灭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

21日,战斗胜利结束。八路军共毙伤日伪军400余人,俘日军7人、伪军及伪政权人员600余人,郯城日伪军和伪政权人员全部被歼。攻克郯城后,八路军又乘胜打下了郯城周围18处敌人据点。

郯城战役,是八路军115师入鲁以来取得的敌后攻坚战的重大胜利。此次战斗还迫使“蚕食”沭河沿岸的敌人全部撤退,郯城根据地由4个区扩大为了7个区。后来,“翻边战术”被陆续推广到山东各个根据地。

出任总政治部主任

他推动军队文化教育建设

罗荣桓(资料图)

罗荣桓(资料图)

罗荣桓从红军建军起,便从事政治工作,亲自参加了创建解放军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50年4月,罗荣桓出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建设现代化的军队,必须提高指战员的军事素养。当时,解放军指战员主要来自工农。在旧社会,他们绝大多数人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参加革命后,戎马倥偬,虽然也学了一些文化,但不成系统。

1950年,罗荣桓主持总政治部制定了《关于在军队中实施文化教育的指示》,经毛主席审阅、修改、签署后颁发全军。

指示要求,全军除执行规定的作战任务和生产任务外,必须在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着重学习文化,以提高文化为首要任务,使军队形成一个巨大的学校。

总政治部统一制定了具体的教育实施方案,编印了几百万册各种文化学习课本,连学习用的纸张、黑板等物质保证也都做了具体安排。

大批骨干离职学习,在职人员也按文化水平组织不同班次参加学习。许多好经验通过总政治部很快推广开来。

到了1953年,经过全军上下的努力,部队文化水平状况发生了显著的提升。后来,文化教育逐步转入经常化,在巩固的基础上坚持下去,继续提高。这一战略措施,对把我军建设成为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病逝后,毛泽东写下悼诗

毛主席与罗荣桓。(资料图)

毛主席与罗荣桓。(资料图)

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的工作相当繁忙。由于劳累过度,他的病时常发作。有时一个会开完了,他需要靠在沙发上休息好长时间,才能缓过劲来。

毛泽东知道后,在罗荣桓上报的一份干部任免书上写道:“荣桓同志,你宜少开会,甚至不开会,只和若干干部谈话及批阅文件,对你身体好些,否则难于持久,请考虑。”

尽管有最好的医生诊治,但是由于当时医学水平的限制,尚不能进行肾脏移植手术,罗荣桓的健康每况愈下。

1963年12月15日,罗荣桓的病情恶化,一度陷入昏迷。苏醒过来后,他看着夫人林月琴和孩子们,拉着林月琴的手说:“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特殊。”

他又嘱咐孩子们:“我一生选择了革命的道路,这一步是走对了,你们要记住这一点。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没有什么可以分给你们的。爸爸就留给你们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他不断地重复着说:“我革命这么多年,选定一条,就是要跟着毛主席走。”

罗荣桓一家。(资料图)

罗荣桓一家。(资料图)

12月16日下午,罗荣桓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十分悲痛,几天夜不能寐。一天深夜,毛泽东写下了《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毛泽东一生写了很多诗词,怀念战友和亲人的作品却很少,其中十分著名的仅有两首,一首为《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怀念亡妻杨开慧和战友柳直荀的,另一首就是《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罗荣桓的倚重和痛惜。

罗荣桓元帅逝世56周年

缅怀!铭记!

责任编辑:柳龙龙

习近平签署命令 发布新修订的《军队档案条例》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全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