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有望再扩围

日期:12-16
不良资产不良贷款率

原标题: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有望再扩围

□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出表”,降低不良贷款率。

□随着参与机构增多,市场规模有望扩大,此前在定价、质押、交易等环节存在的部分难题也更容易解决。

在经历了2016年重启、2017年扩围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

据了解,监管层此前已组织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召开相关会议,初步确定了新增的入围机构,其中包括四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邮储银行、部分城商行、部分农商行,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农商行首次拿到试点的“入场券”。

此前,我国新一轮不良资产证券化已完成了两批试点工作。2016年2月份,八部委联合提出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总发行额度为500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6家银行获得首批试点资格。

2017年,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开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和杭州银行共12家银行入围第二批试点名单,总发行额度仍为500亿元。

此次扩围是第三批试点。但据了解,目前除了入围机构基本确定,第三批试点的总发行额度、优先劣后的底层资产等细节尚未明确,相关事项仍待研究与落地。

此次不良资产证券化扩围的原因是什么?将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产生何种影响?在试点推进过程中,哪些痛点仍有待解决?

“所谓不良资产证券化,从具体操作过程看,是由发起人把若干笔不良资产或不良资产收益进行捆绑组合,构造一个资产池,然后将资产池出售给一家专门从事该项目基础资产的购买、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特定目的载体,即SPV。”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SPV以购买到的资产为基础发行债券,并委托发起人处置资产,资产处置形成的现金流用于向债券购买者支付债券本息。

最新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37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320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较上季末增加0.05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表示,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出表”,降低不良贷款率;在银行业资产质量承压的背景下,有助于缓释存量不良资产的信用风险,盘活存量,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从此前两批试点情况看,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市场活跃度较低,参与者的热情也有待提升。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6家试点银行先后发行14只不良贷款ABS产品,总计发行156.10亿元,占发行试点额度的31%;2017年的发行规模为129.61亿元,2018年为158.8亿元。

究其原因,一方面,投资主体范围有限,导致部分专业投资机构无法进入;另一方面,不良资产具有特殊属性,在现金流回收方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且基础资产的个性化程度较高,各参与方态度均较为谨慎。

对于此次试点扩围,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参与机构增多,市场规模有望扩大,此前在定价、质押、交易等环节存在的部分难题也更容易解决。下一步,监管层应重点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在税收、考评等方面给予一些激励。

与此同时,还需继续加强对市场投资者的培育,匹配的投资人群体和成熟的市场是证券化产品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尤其是其中次级档证券属于典型的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能力均有较高要求。

温铎:英勇顽强的公安英模 杜庭斌:用生命履行职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