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宁吉喆:这五个方面,说明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变
摘要:相信在新的困难挑战面前,我们有能力、有条件、有基础,继续克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年会14日在京召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表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对这一判断,他提出五点论据。
首先,我国宏观调控积累了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和丰富的经验。20年前成功克服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10年前又成功克服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影响和挑战。“相信在新的困难挑战面前,我们有能力、有条件、有基础,继续克服。”
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雄厚物质与技术基础。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去年大概相当于美国的2/3。科技实力明显增强,科技人员费用、专利申请量都在世界前列,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同时,基础设施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电力装机容量、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居于世界首位。
市场规模和内需潜力巨大。有最大的人口规模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是世界第二大市场。按找市场监管总局数据,中国有1.1亿市场主体,有7000多万个个体工商户,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还有几百万户农业专业合作社。按照第4次经济普查,全国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2000多万,产业活动单位2400多万,个体经营户6000多万,有世界最大的市场经济主体。我国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有差距,同时也是发展潜力和内需扩大的潜力所在。
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人口红利仍然存在。根据国家统计局监测,农民工外出人数增长的速度虽然没有前几年那么快,但仍然保持着增长,特别是在中西部省份之间。我们有两亿六七千万农民工,随着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还有一些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口将向城镇转移。“9亿多劳动力资源,7亿多就业人口,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支队,劳动力的参与率还是可以提高的。”人才资源方面,我国有1.71亿人才队伍,现在还在增加,每年都有800万左右的大学生毕业。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较大潜力。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主要靠的是劳动、资本要素的提高,但全要素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这方面我们曾经测算过,发达国家增加60%以上,而我们只有30%-40%。这个差距恰恰是未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所在。”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