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次处罚、顶风上马,黄河边的“童话王国”还是拆晚了

日期:12-12

原标题:9次处罚、顶风上马,黄河边的“童话王国”还是拆晚了

童话王国终被拆除固然令人欣慰,但它并非是常规治理机制立功,因此,将其中的经验做法转化为常态化的治理升级,才是此事最大的价值所在。

9次处罚、顶风上马,黄河边的“童话王国”还是拆晚了

▲图片来自网络

河南郑州惠济区孙庄村,黄河大堤向内500多米处,一座占地370多亩的“法莉兰童话王国”游乐园,在没有办理任何规划和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拔地而起。在黄河滩区建游乐园,潜藏隐患,是典型的河湖“四乱”问题。然而,清理整治并非易事。

事实上,一年多时间内,多部门相继作出了9次行政处罚。可连续的处罚,依然未能阻挡游乐园开工建设。直到今年3月,有关部门联动打出监管重拳,才最终将违规建筑清除。

9次行政处罚都未能阻挡游乐园开工建设,顶风上马的“童话王国”屹立不倒的咄咄怪事背后,暴露出的是当前一些地方行政生态的普遍现状。

首先,便是多头管理、职能分散导致的监管无力。

在防洪要地、生态重地的黄河滩区建童话王国,不仅违反了规划、审批程序,而且已构成违法,但是,行政处罚开了9次,多个部门就是奈何不了一个违法项目,为何?

究其原因,从各个行政部门的职能可见一斑。比如,当地乡镇政府负责对项目日常监管,但是只能对企业进行警告、劝诫;河务、国土部门的处罚权也有限,没有强制能力,难以形成震慑效应。如此才给了违法企业可乘之机。

一句话,童话王国能够顶风上马,并非涉事企业有“通天”本领,而是“九龙治水”式治理过于疲软。

最终相关部门在联合行动下成功拆除这个违法“钉子户”,与其说是对违法者的一种“亮剑”,不若说是对监管治理机制优化的一种现实敦促。

事实上,自去年底,最高检、水利部共同领导推动黄河“四乱”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来,就分别探索了“河长+检察长”等多种形式协作机制,以及联合排查,及时督促问题整改等多条治理路径。这种专项整治探索,理应为黄河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建设提供现实参照和经验。

因此,在“惊动”最高人民检察院、水利部的情况下,童话王国被拆除固然令人欣慰,但它并非是常规治理机制立功。将其中的经验做法转化为常态化的治理升级,摆脱“九龙治水”的尴尬,才能真正避免重蹈覆辙,不给违法开发任何机会。

当然,进一步捋顺监管机制固然是此次事件的一个重要价值,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机制的落实,还是需要责任主体的身体力行,而复盘“童话王国”的“霸气存活史”,当地有关部门也并非全无责任。

比如,郑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涉事开发商是“抱着边建边批的心态,强行上马”。而“边建边批”的做法,在现实中并非孤例。甚至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时,也习惯拿“边建边批”作为筹码,长此以往,或就对企业形成不良预期,也增加了违规操作的侥幸心理。显然,要改变这种“潜规则”,不只是某一个部门的事。

另一个细节是,当地检察院明确“古荥镇政府、惠济区环保局、惠金河务局并未穷尽其法定监管手段,侵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也就是说,童话王国项目的违规崛起,固然与多头治理的掣肘有关,但把相关责任完全推给治理机制不畅或也不尽客观。

事实上,此项目本就是被当地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引进。不管是引进环节,还是后续监管上,是否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同样应该严查。要知道,任何治理都需要每个责任主体尽职尽责,否则,再好的机制也可能出现空转。

典型案例之所以成为典型,不仅因它的影响大,也更因为它所暴露的问题往往具有代表性、普遍性。于此来说,作为河湖“清四乱”的典型案例的童话王国项目被拆除后,该完善的治理机制要加快完善,该夯实的责任要严格夯实。如此才能真正“吃一堑长一智”,杜绝黄河生态保护的“儿戏化”。

□羽木(媒体人)

编辑陈静校对李铭

台航企停飞 董事长:两岸关系不景气等致亏损过大 家居年度回望│变革时刻,家居企业如何抓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