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浙江省公益林建设与效益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
来源:省林业局
省林业局局长胡侠讲话
省林业局总工程师李荣勋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提问
12月11日,省政府新闻办和省林业局在杭州联合召开“浙江省公益林建设与效益”新闻发布会。省林业局局长胡侠、总工程师李荣勋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来自21家中央及省内外媒体的近30位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胡侠首先介绍了我省公益林建设的主要成效。一是生态效益极大发挥。2018年,全省公益林涵养水源197.75亿吨,相当于1400多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是全省居民年生活用水量的7倍。固持土壤10684.29万吨,固定的土壤养分相当于128万吨复合肥和1000万吨有机肥。固定二氧化碳1225.52万吨,相当于净化了420多万辆小汽车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释放氧气2496.67万吨,相当于全省人口一年半的需氧量。林木积累氮、磷、钾量相当于55万吨复合肥。此外,每年吸收有害气体二氧化硫474.86万吨,滞尘5507.89万吨。公益林区大气负氧离子平均浓度每立方厘米超过1200个,有利于人体健康。全省省级以上公益林实现生态价值4630.39亿元,平均每亩1.02万元,单位面积年产生的生态价值比15年前增加了3倍。其中涵养水源1635.82亿元,保育土壤158.04亿元,固碳释氧362.39亿元,积累营养物质15.79亿元,净化大气环境209.36亿元,森林防护47.70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803.94亿元,森林游憩1497.35亿元。二是森林资源快速增长。通过15年的建设,全省公益林面积净增1611.35万亩,公益林中具有较强生态功能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面积占比提高了29.17%,郁闭度0.7以上的乔木林面积占比提高了37.37%。乔木林树种平均胸径增加2.18厘米,平均树高增加1.53米,平均每亩蓄积量提高1.93立方米。公益林建设,使浙江大地更绿了,大树更多了,生态家底更厚了。三是森林景观大为改观。通过彩色森林建设、珍贵树种发展、大径材培育等多种措施,树种组成更为丰富,林分结构得到优化,森林景观大为改观。全省依托公益林建立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省级以上各类自然保护地300余处,面积2000余万亩。四是社会效益显著增强。公益林建设在增加社会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省公益林补偿资金惠及林农330万户1300余万人,公益林建设对森林旅游、农家乐、林下经济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1.85%、69.64%和30.88%,公益林补偿资金还充实了村集体经济,有力促进了农村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医疗、养老等公益事业的发展。
胡侠还介绍了我省公益林建设管理的主要做法,一是科学区划界定,完善组织保障体系。以生态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为主要指标,以保护大江大河、大中型水库、重要交通干线和自然保护区为核心,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界定。管理上形成省、市、县、乡、村分级管理、相互配合、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二是建立补偿制度,完善投入保障体系。15年来,省政府先后10次提高补偿标准,最低补偿标准从最初的每亩8元提高到目前的每亩31元,其中源头县40元。并实施了公益林“阳光工程”,创建补偿资金“一卡式”发放制度,确保资金发放公开透明。三是实行依法管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全省先后制定出台《浙江省公益林和森林公园条例》等政府规章,陆续制定完善了补偿资金、变更调整、护林员管理、质押贷款、档案管理等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强化监管力度,提升服务基层水平。四是严格科学管护,完善信息管理体系。全省研建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化手段做到“人、权、地、钱”一致。划分1.07万个管护责任区,建立1458支各类森林消防队伍,配备护林人员2.6万人、消防队员4.5万人,并依托护林员野外巡查考勤系统提高监管管护成效。五是强化成效宣传,完善宣传评价体系。15年来,我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渠道,通过公众推选、摄影比赛、作家采风、电视访谈、网络答题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上下联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广泛宣传公益林建设意义与成效,营造浓厚氛围。
会上,记者们还就公益林科学划定、生态功能发挥、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资金监管及变更调整等相关政策问题进行提问,胡侠、李荣勋一一作了回答。会后,李荣勋还接受了浙江卫视和浙商杂志的现场采访,分别就利用公益林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和工商资本“上山入林”有关政策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局办公室、省公益林和国有林场管理总站、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省林业信息宣传服务中心)
相关报道:
《生态价值增3倍,这项15年的林业工程有重要成果发布》
《去年浙江的公益林释放氧气近2500万吨,这是全省人口一年半的需氧量》
《近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为公益林,浙江发布公益林建设与效益“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