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评 消除"未成年人防沉迷"游戏系统死角

日期:12-11
游戏系统游戏厂商

原标题:法治时评|消除"未成年人防沉迷"游戏系统死角

国家新闻出版署11月发布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就账号实名制、游戏时长、付费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11月27日至12月9日,记者用苹果手机在AppStore下载了多款受市场欢迎的游戏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游戏大厂对要求相对执行更严格,不少中小游戏公司仍出现不主动提示实名认证,未成年人在夜间10点后仍能登录游戏,甚至有游戏可让7岁儿童充值等情况(12月10日《新京报》)。

“未成年人防沉迷”主要针对游戏厂商,要求它们采取实名制、身份验证等措施,有效识别未成年人,限制游戏时长、充值额度等,以防范未成年人过度沉迷游戏,造成家庭经济损失。“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发布后,社会各界寄予了厚望,期待能够发挥效果,但从实际测试结果看,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仍有部分游戏厂商未遵守相关规定,放任未成年人玩游戏,甚至出现倒卖成人注册账号的行为,造成防沉迷系统失效。

账号登录是进入游戏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最关键的防沉迷环节,如果不能在这道关口将未成年人识别出来、拦截住,后面更难防范。因此,游戏账号实名制、人脸识别等身份验证,就是最基本的防御措施,也是游戏网络化、智能化的必然趋势。目前身份识别技术已经成熟并被广泛应用,因而这个措施的关键,在于游戏厂商的配合力度。然而,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游戏厂商漠视实名认证规定,造成未成年人可以轻易登录游戏。

防沉迷系统主要是甄别未成年人,但在现实中,很多未成年人使用父母手机上网、玩游戏,这也使得账号实名制容易被突破,后面的限制时长、充值额度等环节,更是无法预防。何况,网上有人公然售卖“已通过实名认证”的成年人账号,部分家长对孩子玩游戏过于放纵、缺乏约束等。

众多因素令防沉迷系统的效力大打折扣,难以有效防范未成年人,需要完善现有防沉迷制度,通过技术、法律、监管等方面入手,探索构建全方位的防沉迷系统,将每一个游戏环节、每一个相关层面都纳入,不能留下死角。社会各界需要认识到,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并非仅针对游戏厂商,包括家庭、学校、厂商、网络平台、监管部门、社会组织等,都应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共同携手努力,把防沉迷系统打造完备。

未成年人防沉迷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广泛,需要弥补的技术漏洞和规则漏洞太多,很难一蹴而就,应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收集社会各界的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进行调整、修订,令防沉迷系统趋于完美。

买业主信息拓展业务 房产中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获刑 "黑老大"暴力催收高利贷被抓 手下尾随执法车滋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