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监督强措施 跟踪问效抓落实 ——省人大常委会文化产业专题询问成效显著

日期:12-10
文化产业

原标题:刚性监督强措施跟踪问效抓落实——省人大常委会文化产业专题询问成效显著

询问见实效,群众享“实惠”。

2019年10月23日,青海省文化惠民卡西宁试点项目启动暨发卡仪式在西宁市举行,这让西宁市人民群众先一步享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文化产业专题询问的成果。

2018年9月17日,青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在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之后,召开联组会议,就全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这是青海省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促进文化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迈进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从询问到应答事项办理落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求真务实,受到各方的重视、支持和配合,取得了良好成效,谱写了人大专题询问刚性监督的新篇章。

省委高度重视

政府全力配合

一直以来,省委高度重视全省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高度重视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全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联组会议召开前,省委充分肯定了这次专题询问的主题及相关筹备工作,并要求认真组织好,确保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更好地服务全省改革发展大局。省政府把做好应询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先后3次与省人大常委会沟通衔接,3次主持召开专门会议专项部署。参加应询的9个政府部门围绕专题询问的主题在各自工作领域开展了专门调研,真正把前期准备的过程作为查找问题、研究措施、谋求新发展的过程,避免了形式主义,体现了认真接受人大监督的严肃态度。

人大扎实推进

力度前所未有

省人大常委会把这次专题询问作为2018年的大事要事来抓,常委会各位领导都倾注了精力。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光荣多次听取筹备工作情况汇报,悉心指导,反复强调专题询问要增强刚性,要务求实效,切实避免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为确保专题询问严肃开展,张光荣自己动手修改完善专题询问工作方案、询问问题预案,对重点节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推进提升了专题询问的质量和水平。分管教科文卫工作的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高华带队深入基层进行专题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加强协调指导,给承办单位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同志们点思路、教方法,并在有关细节工作上亲力亲为,促进了专题询问各环节工作的扎实开展。常委会秘书长和有关副秘书长先后主持召开两次筹备会议,促进形成合力,狠抓关键环节。教科文卫委员会和办公厅相关处室积极担当,做到了全力以赴。

联组会议上,11名委员和代表紧扣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先后提问,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9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到会一一应询。在近3个小时的专题询问中,委员和代表认真履行为民代言的职责,开门见山直击问题实质,反映基层呼声和群众愿望;政府应询部门“一把手”正视困难、问题和不足,严肃认真,脱稿回答,答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主持人对询问问题和应答效果的客观评价,推进了专题询问的步步深入。整个过程充满了求真务实的浓厚氛围,初步达到了促进发展、共谋发展的预期目的。

狠抓跟踪问效

强化监督力度

“询问就是推动,回答就是承诺。”

“专题询问始于‘问’,但并不止于‘答’,关键要突出‘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光荣在联组会议结束时,就专题询问应答事项办理工作提出了要求。联组会议后,按照常委会领导的要求,省人大常委会把督促落实专题询问应答事项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强化工作措施,加强跟踪问效,确保询问应答事项落地落实。一是列出清单。专题询问结束后,作为专题询问承办部门的省人大教科委,结合常委会领导在联组会议上的讲话、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专题询问之后需要加强的工作,列出清单,以书面形式转交应询部门研究办理。同时,加强联系沟通,掌握工作进度,督促提升办理质量。二是高位推动。将专题询问应答事项办理落实工作列为2019年监督工作重点和在青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的主题之一,常委会领导多次过问工作进展情况,党组书记、副主任张光荣和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高华分别带领在青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基层人大代表在开展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座谈会,就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三是跟踪问效。教科委围绕专题询问应答事项制定跟踪监督计划,通过组织省、市(州)、县三级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等形式,对应答事项办理工作进行跟踪问效。四是注重“复检”。为检验专题询问应答事项办理工作成效,常委会在11月份召开的第十三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副省长杨逢春所作的《关于省人大常委会对全省推进文化产业审议意见及专题询问应答事项落实情况的报告》,对审议建议及应答事项办理落实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复检”。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肯定了省政府的报告,认为省政府及应询部门对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和应答事项落实工作高度重视,认清问题、找准原因,出实招、下实功,从不同层面全力推进,专题询问应答事项办理落实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多策多措并举

逐条逐项落实

一年多来,省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大监督力度、拓宽监督广度、拓展监督深度,强力推动;省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各应询部门逐项制定措施,精准施策,全力推进,使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各项建议落地落实。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省委、省政府强化文化产业领导协调力度,推动各市州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在新组建文化和旅游部门时,省、市(州)、县三级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处(科)室,优化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机构;在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等规划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坚持文城融合、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育等政策措施;与文化和旅游部签署合作协议,帮助我省编制“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省财政厅根据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的“着力解决好文化产业发展投入不足问题”的意见,克服财政收支矛盾,加大财政预算安排力度,保障文化产业投入基本需求。

截至今年8月,全省各级财政共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专项资金20.6亿元,同比增长29.7%。其中,文化产业专项资金1.72亿元,增长27.3%,特别是省级财政1.27亿元,增长41%。文化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省文化和旅游厅依托重点项目,加快补齐文化旅游发展短板。启动乡村文化旅游“十百千万”计划,累计整合安排财政资金7亿元,在250个村实施乡村旅游项目,推动一批特色古镇村落、景区建设、自驾旅游等项目落地。基于全省旅游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启动“一张网、千辆车、万间房”文化旅游创新项目。探索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新机制,争取财政资金2000万元,在西宁试点“文化惠民卡”项目,发放首批文化惠民卡5万张,推动文化市场繁荣和大众文化消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省发展改革委谋划储备了藏区州县级剧场、图书批售中心等一批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加快特色小(城)镇创建工作,目前已确定同仁唐卡艺术小镇等6个第一批省级特色小(城)镇。文化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工作初见成效。省科技厅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工作,组织项目7项,支持经费1250万元;申请专利8件,登记软件著作权8项,新增产值4600万元;建立藏文化资源平台和数据库各1套。影视文化蓬勃发展。省广播电视局积极争取600万元省级产业资金,组织实施“六个十”(扶持奖励十部影视剧本、十部影视剧、十部纪录片、十部节目栏目、十个公益广告、十个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工程,其中电影《天幕》、大型纪录片《代号221》和动画片《在那遥远的地方》被国家广电总局纳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展播剧目。青海广播电视台仅2019年各类电视片、影视剧、纪录片项目规划预算就达830万元,摄制了纪录片《新时代新青海》《格萨尔的英雄草原》等优秀文艺作品;文创品牌“湟小鱼”获得2018ADMEN国际大奖IP商业价值金奖。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省体育局创新与文旅深度融合的相关措施,通过打造全新宣传和自媒体传播体系、网络全程视频直播等方式,赋予“环湖赛”等大型赛事更多文化内涵;以举办环湖赛、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等十大国际品牌赛事为主体,成功举办首届国际拳击争霸赛、国际自行车速降赛、国际飞行节、国际射箭精英赛等品牌赛事,做足“文体搭台,经贸唱戏”文章,带动文体融合加快发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得以完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多措并举强措施,在全省初步构建起“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建筑”的保护体系,已确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个、历史建筑146处,划定历史文化街区4条,进行严格保护和有序开发利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有力推进。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西宁市、海东市、海南藏族自治州所属14个县(区)500个行政村配置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管理员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

有询问就有回应、有回应就有新发展。省政府及应询部门把文化产业专题询问作为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进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全面加强各项工作,加大落实力度,给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教科委)

政务要闻太原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24个站点公布 政务要闻太原市纪委监委公布第三批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工作成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