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百姓心中有杆秤

日期:12-10

原标题: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百姓心中有杆秤

2019年,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下卡力岗村的格过太家里发生了一件大喜事。儿子彭毛多杰迎娶了一位来自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的姑娘,前前后后花费不到1万元。相比动辄十几万元的结婚费用,这笔支出大大减轻了格过太一家人的负担,也避免了这个脱贫家庭再次返贫。

1万元娶媳妇,新鲜!

“在我们村,这样的事情可不是少数。结婚彩礼送多少、送亲队伍几个人,村规民约里写得清清楚楚。”村支部书记旦正拿出“秘籍”,翻到《婚丧嫁娶篇》一条一条指给记者看。

“外地男女嫁娶入赘应当遵守本村婚嫁规定。您这条款好执行吗?”众所周知,抓好基层治理,抓实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是必须的工作要求。如今,各地村规民约不少,但效果却不尽相同。

面对记者的疑问,旦正微微一笑。显然,他早已习惯这样的场面。“我们村别的不说,这方面我有信心。”

究竟是何原因,让当了十几年村干部的旦正这样自信?顿了顿,他说出了下卡力岗村基层群众自治的“祖传秘方”。

原来,离乡政府不远的下卡力岗村是一个半农半牧村。全村207户中,藏族有206户。70多年前,来自化隆等地的13户群众搬迁至此,这便是下卡力岗村的根。

“作为一个搬迁村,为了团结一心抵御自然灾害、更好地处理户族之间的事务,多年前,村里几位有威望的人成立了一个类似于村民自治协会的组织。每年正月定好日子,协会组织全村人聚在一起吃一顿大锅饭,并调解这一年来村民之间发生的矛盾;10月选出一天公布村上的账目,接受村民监督。后来,这种制度逐渐延续下来。”

旦正回忆,早年间,村上的调解方式比较简单,只是由协会成员对后生晚辈以传统文化等进行教育,几经“改革”,慢慢形成了村规民约等这些村民认可接受的规定。如今,“协会”依旧协助村两委班子成员处理日常事务,而随着村民人数的不断增加,村上吃大锅饭的日子也由原来的1天延长至3天,10月25日更是成了下卡力岗村雷打不动的“账目公开日”。

“正是得益于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下卡力岗村不仅在社会治理上有一套,还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民族团结村、精神文明村。”自去年驻村开展工作以来,这些做法让第一书记何光明觉得十分有用,“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着力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这一方面,下卡力岗村的探索与完善从未停步。”

几年前,村民周加还是村里出了名的“赌徒”。一打起麻将来,家里家外的事情一股脑全“抛”给媳妇,几番争吵后,媳妇一气儿之下回了娘家。

了解到情况后,不等村干部出面,几位协会成员就先找到了周加。几番谈心教育后,意识到错误的周加痛改前非劝回妻子后夫妻二人一同外出打工。如今,周加在村上开了家小商店,每天忙着经营,妻子在修理店务工收入稳定,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经过对原有村规民约的完善修改,我们又在遵纪守法、生态保护、民族教育等方面补充了一些条款。同时,三个社各推选出3名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作为协会成员,这样一来就在全村上下形成村民到社、社到村、村到协会的群众自治体系。”

在旦正的介绍下,记者翻开这份新修订的村规民约,看到下卡力岗村将“提倡和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写进了民族教育篇。他告诉记者,今年2月我省玉树等地遭受雪灾后,村民们自发为灾区捐赠草料6000多捆。(咸文静)

国家环境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重点实验室落户我省 海南州对县乡村进行“常规+交叉+提级+专项”巡察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稳步向基层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