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周书单丨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企业众生相
《半泽直树》这部日剧曾一度热播,最近,该剧原作池井户润的《半泽直树1:修罗场》刚刚出版。这本小说以日本泡沫经济时期为时代背景,聚焦经济泡沫炸裂后的银行体系的内部变动,描绘了在经济下行趋势下的企业众生相。
撰文|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部
《半泽直树1:修罗场》池井户润著,凌文桦译,现代出版社2019年11月版
说起《半泽直树》这部日剧,不得不提起刚刚结束的日本平成年代和2013年此剧热播的罕见现象。当年,在日剧式微的大背景下,此剧的平均收视率竟创下平成年代以来的单集最高收视纪录,几乎每一家电视台都在播放《半泽直树》。这一现象耐人寻味。
如今看来,这既是特殊的时代背景使然,也是小说原作的笔力所致。小说作者池井户润是江户川乱步奖等奖的获得者。他的小说常常以职场中的人性刻画和推理见长,然而,若仅仅以职场小说来看待,却也大大低估了他的创作。
年少时的池井户润希望自己将来能写一部让所有人开心的小说,从某种程度看,他确实达到了这一理想。但开心之外,却往往有更多的无奈与悖论。小说《半泽直树1:修罗场》是“半泽直树”系列中的第一部,这部以日本泡沫经济时期为时代背景的小说,将故事背景设定在银行,通过半泽直树等人物的故事讲述了一代人的遭遇,展现了一幅复杂的时代众生相。这群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在日本经济最繁荣的时代怀揣着梦想进入银行,但随着经济泡沫的破裂,迎面而来的却是现实生活与复杂人性的围困。(杨司奇)
《绕日飞行》,保拉·麦克莱恩著,张希译,春潮|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10月版
柏瑞尔·马卡姆是一名传奇女性,她在17岁的时候选择了独自生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单人飞越大西洋的飞行员。马卡姆平日的工作是在空中寻找呼救的人,她在夜空中俯瞰20世纪的非洲,寻找象群和非洲居民的行踪,在散文《夜航西飞》里,马卡姆用自己的视角看到了脱离政治斗争的世界,“那时你才领悟到从小就听说的那些事:曾经,这个世界上没有机器、报纸、街道、钟表,而它依旧运转”。
《绕日飞行》可视为马卡姆人生外在的一次侧写,它对这位传奇女性(尽管马卡姆本人并不接受这一称谓)进行了更详细的人生描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四岁时便被父亲带到肯尼亚的女孩,如何独立地成长起来,狮口脱险、驯马、射箭、狩猎……所有经历都磨砺着她坚韧的心灵。美国作家保拉·麦克莱恩搜集了大量资料,重现了柏瑞尔·马卡姆的人生。如果说《夜航西飞》给人的感受是开阔与温柔,那么《绕日飞行》则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马卡姆内心的力量,每次在独自起飞前,马卡姆都喜欢在后裤兜里塞上一瓶白兰地,象征着她飞往未知的激情,也象征着她以不寻常的人生抵抗世俗社会的欲望。(宫照华)
《从工业化到城市化》,徐远著,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10月版
纵观中外发展史,工业化、城市化都是经济增长的必然议题。回顾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轨迹,人们一般认为上世纪90年代的分税制改革、城市商品房改革拉开城市化建设序幕,换言之,从那时起,以土地开发为中心的城市化就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增长一大引擎,而工业化的引擎地位随之下降。从工业化到城市化这一过程持续了二十年。既然如此,多年后的今天,徐远作为一位经济学家为什么还要将书取名为《从工业化到城市化》?他说的“从工业化到城市化”如果与此一样,实际上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
城市化的内容包括商品房、交通、公共设施等建设的土地开发,而土地之外还有最基础的人的城市化。这是徐远的立论依据。从这个角度说,“工业化”指的是离开乡土前往工厂打工、上班,“城市化”指的是从工厂下班后,能带上孩子老人生活在城市,成为这里的市民。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逻辑往往被忽略、被低估。徐远据此认为,“走进工厂”造就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速度之快,快于城市化;接下来的经济增长之路需要更多人“成为市民”,如果没有这一进程,工业化所需要的生产能力和内需将因此后继乏力。(罗东)
《时间的螺旋》,海伦·斯凯尔斯著,刘利平/李慷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不带上贝壳的话,哪里都不要去。”这是希腊神话中的人鱼半神特利同的人生名言。可见从很早的时候,人们对海洋中的贝壳就有着尊崇之心。史前时代的人类就已经知道贝壳,会把贝壳捡拾起来细心研究,观赏它们美丽的形状,揣测它们神秘的海洋故乡。本书就是一本聚焦贝壳与人类关系的著作。透过这枚小小的贝壳,海洋生物学家海伦·斯凯尔斯探索着贝壳背后的自然史与文化史。
贝壳是软体动物在5亿年的生物进化中所建造的堡垒,书中试图再现了这一贝壳形成的过程,并进而延伸到了软体动物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关系。比如,很多贝壳是人类的食物或者成为珍贵的药材,甚至一度成为流通的货币。作者在讲述贝壳与人类的紧密关系的同时,启发我们去思考人与贝壳,人与海洋的依存关系,呼吁人类需要开始行动,未来的海洋才有希望仍然保留这些丰富的财产。(张婷)
作者|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部
编辑|李永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