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密谋毒计 香港暴徒中最凶残的"屠龙小队"落网

日期:12-09
香港

原标题:暴徒中最凶残的“屠龙小队”,落网!

他们神秘低调,但思想极端“敢死”,成员间也甚少在网上联络。他们是极端激进示威者中最凶残的骨干,号称“屠龙小队”。

密谋惊天杀机,企图嫁祸港警……昨天,“屠龙小队”终于落网,警方证实,在行动中检获的枪支弹药,与“速龙小队”所用一致。

屠龙小队

12月8日,香港警方在荃湾、天后和湾仔破获一激进团伙,拘捕11人,检获半自动手枪、105发中空子弹、防弹衣和军刀等武器。

这是“修例风波”以来,警方继检获手机遥控炸弹、TATP炸药后,首次检获真枪实弹。

警方抓获的一名涉案男子

警方抓获的一名涉案男子

警方检获的枪支弹药

警方检获的枪支弹药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被捕的8男3女(20岁至63岁),均是极端激进示威者中最凶残的“屠龙小队”骨干成员。

警方调查发现,该组织的成员神秘低调,但思想极端和“敢死”,成员间也甚少在网上联络。

他们在荃湾柴湾角街一工厦单位租用货仓储存装备,在湾仔克街短期租用住宅单位作为集合点和行动基地,为的是方便混入游行人群,犯案后也方便逃回巢穴逃避追捕。

例如,8月25日,激进示威者袭击警方——

旺角警署,也曾被激进示威者狂掷汽油弹——

旺角警署,也曾被激进示威者狂掷汽油弹——

曾密谋毒计 香港暴徒中最凶残的

惊天毒计

据介绍,此次“屠龙小队”部署的阴谋,就是策划向警员开枪引发枪战,造成子弹横飞的乱局,再开枪射杀游行市民来嫁祸警方。

身为枪手的暴徒为自保,也特意购买防弹衣防身,同时计划向各成员派刀、棍和胡椒喷雾,在昨日扮便衣警察向游行者甚至黑衣人施袭,以混淆视听嫁祸警队。

为了嫁祸警队,他们可谓处心积虑——

不但使用与警方特警同类型的Glock17半自动手枪杀人,更“做足功课”,购买了大量9mm中空弹。

据悉,中空子弹在发射击中目标后,弹头会呈扁平状变成一个“铅饼”,减少了伤害性,也难以进行枪械比对,换句话讲无法得知是哪支枪发射。该类型手枪和子弹,正是港警“速龙小队”警员所使用的。

另外,“屠龙小队”还计划用爆竹、烟花围攻警署,但警方怀疑他们可能用爆竹的黑火药制造爆炸物。

恶行累累

“屠龙小队”和“V小队”是“修例风波”中一股最凶残袭警邪恶势力,其计划和手段近乎恐怖主义。

此前,一名警长背部被刺伤,“屠龙小队”宣称是其所为。

曾密谋毒计 香港暴徒中最凶残的

据《星岛日报》,臭名昭著的“屠龙小队”,早于今年8月25日犯案,当晚其成员率先发起“装修”行动,破坏荃湾二陂坊麻将馆,后打碎警车玻璃和插伤警车车长背部,引发警员向天打响示威活动中第一枪实弹。

他们更多次向不同警署狂掷汽油弹,又于上月占据理工大学声援示威者,其后被警方包围,头目率众爬下水道逃离。

8月30日,一名葵涌警署休班警员遭暴徒伏击砍至重伤,现场血迹斑斑——

曾密谋毒计 香港暴徒中最凶残的

而宣称2014年成立的“V小队”,其成员在网上发文承认,8月30日在葵涌警署外持刀伏击休班警员,将一名守枪房男警砍至重伤。

该团伙头目也于日前接受网媒访问,透露队员有数十人,不少来自破碎家庭,“没有包袱”。

延伸阅读

香港高等法院、终审法院连遭纵火

12月8日傍晚,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高等法院遭纵火。律政司严正表态称,绝不姑息!

当天有团体发起集会游行,下午6时许,位于金钟的高等法院其中一个门口铁闸起火,现场冒出火光,半个铁闸被熏黑,地上留有玻璃碎片及毛巾,疑遭人投掷汽油弹,消防接报到场以灭火筒救熄。

高院门前起火

高院门前起火

另外,晚上近7时,有示威者向位于中环的终审法院投掷3至4个汽油弹。之后多人合力用水将火救熄。警方表示,案件交由中区警区刑事调查队跟进。

火烧后的道路

火烧后的道路

晚上8时许,律政司发表声明称,终院、高院外遭纵火,对香港作为法治之都的良好声誉造成损害。

声明称,纵火属严重罪行,威胁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一经定罪,可被判终身监禁,任何人都不应以身试法。律政司呼吁社会人士尊重法治,特区政府绝不容忍任何破坏司法机构或损害法治的行为。

晚上9时许,香港特区政府回应当天的“国际人权日游行”时表示,在今日游行期间,仍有暴力及违法行为出现,特别是有人针对终审法院及高等法院进行破坏及纵火。

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在一个法治社会,所有人都必须尊重法院、法官及其裁决。任何人对司法机构作出攻击或污蔑,都会对香港法治造成极大伤害,全社会都不会接受,特区政府对此予以最强烈的谴责。

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截图

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截图

另据港媒报道,有香港资深大律师表示,“这些严重的犯罪行为是对法治的直接挑战。这些罪犯正在恐吓司法机构,目的是考虑到有许多被告即将受审,有可能借此威胁司法机构作出有利于他们的裁决。”

安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四举措”强化建筑工地管理 巡察微故事 从群众匿名信反映问题查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