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城西区纪委监委公布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工作成果
来源:青海省纪委监委网站
城西区纪委监委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开门搞整治,按照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要求,聚焦4个方面16项问题,压紧压实12家牵头单位主体责任,对标对表,统筹推进,确保主题教育和专项整治同步安排、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同步显效。
(一)聚焦精准帮扶领域,提升居民群众满意度。一是坚持控辍保学。联合镇(街道)、村(社区)共同推进全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截至目前,全区户籍库七周岁儿童共有2578人,已核减2575人,入学率99.88%,小升初库总人数3125人,已核减3125人,招生率100%,学籍系统应报到19164人,报到率100%。二是保障住房安全。对晨光村小区、师大北院、胜利路32号、西关大街4号、16号、18号等69栋楼进行改造,重点对同仁路58号老旧小区屋顶漏水、窗户漏风等问题在保质期内要求施工方进行修复,确保群众正常生活秩序。三是提高医疗服务。全面实现全区标准化村卫生室“清零”任务,实施免费订单定向村医培训计划,全面提高村、社区医生服务水平,着力解决群众就医困难。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和健康服务指导198次,健康宣讲273次,健康咨询1.5万人次,重点人群覆盖率94.5%,重点人群履约率94.5%。四是规范物业监管。组织工作人员重点对辖区景辉物业公司等87家物业公司进行检查,受理“12345”物业投诉承办197件,对发现物业存在服务不到位、服务态度差、小区环境卫生不达标、各类收费明细不明确等问题,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7份,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整改一起。
(二)聚焦民生保障领域,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一是持续开展“清河整治专项行动”。区、镇办、村社区三级河长以“三查”“四管”“五治”为重点,实施“1+2+5”反馈问题整改机制,完善《城西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将“小微水体”纳入管理范围,设立29块公示牌、聘请20名“社会监督员”及15名义务巡河人员,拓宽群众监督参与方式。主题教育期间共发现河道垃圾、栏杆破损等各类问题20项,现已全部整改完成。二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深入辖区农贸市场开展监督检查,当场没收两家经营户营销无检疫证明的生猪肉,并做无害化处理。检查食品餐饮经营户14682户(次),食用农产品经营户3585户(次),保健食品经营户752家(次),监管学校食堂和校园周边经营户2408户次,责令整改826户,受理食品类投诉举报70起,立案21起,结案5起,罚没款6.5万元。三是维护租赁市场秩序。坚决整治住房租赁中介机构乱象,检查房屋租赁中介326户(次)。
(三)聚焦群众身边问题,剑指基层不正之风。一是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治理。动态管理退出低保413户559人,新纳入低保62户120人,实施临时救助157人,排查困难群众405户424人,符合“单保”条件纳入的有15人,对5名未参保缴费的低保人员给予了参保救助,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工作。聘请30名社会监督员协助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共检查医药机构224家,约谈整改224家,暂停服务结算79家;拒付医保违规费用46家,金额24.2万元。三是改善基础设施。投入498万元改造升级张家湾村排水基础管道,及时维修西北园村村口路面破损。投资389.04万元,实施黄河路、同仁路人行道防滑改造试点工程,针对西关大街新铺设的人行道无挡车石障碍设施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增设相关设施,对中华二巷、红房巷施工进度缓慢及时进行了整改。四是对辖区医疗机构监督检查240户次,监督药品经营使用单位314户次,处理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医疗质量等89件信访举报,逐一调查核实并整改落实。检查重点宾馆、酒店住宿类场所及其周边人员密集场所共136户次,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58份。五是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核实发放惠民惠农项目14项5212万元,全部发放至补贴对象个人银行卡中,并组织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监督抽查,确保民生工程项目公开透明运行。
(四)聚焦统计造假问题,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建立《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统计工作记录台账》,与全体统计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对400余家规模企业开展年定报“统计报表制度”培训实现全覆盖,大力开展“双随机”统计执法检查,认真开展数据核查工作,其中:对全区35家商贸企业、16家服务业企业、15家建筑业企业联网直报数据和322家企业劳动工资数据进行核查,针对发现10余家企业上报数据与企业报表不一致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