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旅融合鼓起百姓钱袋子
发展高原特色旅游,让传统工艺制作走向大市场。在青海文化和旅游产业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让很多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年末,天气寒冷,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油嘴湾花海经营农家乐的任臣友盘算着一年的收入,计划明年的生意。“今年挣了八九万,生意还不错,想着来年再把农家院扩大一些,让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专门赶到农家院吃饭,来体验这种浓郁的乡土年味。”
在七、八月的旅游旺季,全省各地乡村旅游点游人如织,一个个小村庄里自驾车排成长队。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互助土族自治县,乡村旅游、花海农庄每年吸引游客的数量超过50万人次,大量的游客带动周边农家院、小吃摊位、自助茶园、超市等收入增长,拓宽了百姓的增收渠道。
漫步在油嘴湾花海的柏油大道上,听着土族阿姑悠扬的“花儿”,看着欢快的藏族锅庄舞,乡村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往日荒漠、贫瘠的景象难觅踪影。
“没开农家乐之前,父母都在家种地,家里的年轻人就到省城打工。后来看到村里其他人经营的农家院越做越大,用自己家的院子就能开个农家院,我们也开始尝试。现在,生意还不错,比去外面打工挣得多,还可以拿到合作社入股的分红。我的农家院还招了两个人,都是因为孩子上学不能去外面打工的同村人。”油嘴湾花海农庄任家大院经营者任臣友告诉记者。
油嘴湾花海负责人任臣义说,为了带动村里农户经营,以土地、资金、宅基地三种方式入股分红,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就有21户。直接间接吸纳务工人员260余人。
青海文化旅游融合以来,我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探索生态、文化、旅游领域的产业项目同步规划,着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企业和文化旅游品牌。
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博艺旅游文化公司内,每一颗小小的黄河石,经过工艺师的组合搭配,不论是人物、山水,还是动物,都栩栩如生。每件石艺作品从造型、色彩、包装等方面创新设计,远销国内外市场。2018年,循化县博艺旅游文化公司实现销售200万元,带动贫困户就业200多户。当地还将乡村旅游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依托地域内本土文化资源优势,带动一批批农家乐、观赏区、民宿项目,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我省共实施乡村旅游产业扶贫项目250个,培育乡村旅游示范点40处,全省乡村旅游接待点达到3241家。全省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旅游产业的人员达106万人,超过总人口的六分之一,文化和旅游产业在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改变农牧民精神面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祁绣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