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这件事上睢宁县村民更愿意听“大老执”的
新京报讯(记者王纪辛)“大老执”是苏北农村帮着村民主持红白喜事的主事人。近日,新京报记者采访发现,在江苏省睢宁县,由各村“大老执”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已经成为主导当地婚丧嫁娶移风易俗的重要力量。睢宁的殡葬改革经验也于近期获评民政部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优秀案例。
睢宁县推行鲜花祭扫。受访者供图
整村搬迁村民腰包鼓了以后
睢宁县魏集镇湖畔槐园戴庄村是个大村,全村1346户,5867人,人多地少。戴庄村现在所在的湖畔槐园社区,是从黄墩湖滞洪核心区整村搬迁过来的,作为江苏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戴庄在村级事务管理上,从地缘、血缘、业缘、情缘上入手,发挥熟人社会的特点,实施乡村自治。
戴庄村党支部书记姚辉告诉记者,整体搬迁后,连同推行殡葬综合改革,湖畔槐园社区周边耕地面积达到8000多亩,用来发展稻田蟹。昔日破败的民居重整后,发展成民宿,结合临、邻近高铁站和徐州观音国际机场的特点,乡村旅游正在成为湖畔槐园的新产业。
产业兴旺给村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收入从过去的土里刨食转变为土地流转费、年底分红、就近务工三项,加在一起,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3万元。
戴庄村组织的舞狮队,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受访者供图
2017年前后,住进全新的二层联排别墅后,村民的腰包鼓了,投入在红白事上花销也越来越多。同年,睢宁县推行殡葬综合改革,一时间,村民出现不理解、陋俗除不尽等问题。
万事开头难首例殡葬改革请“大老执”出马
睢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张良圯桥邂逅黄石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历史形成的风土人情,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殡葬综合改革的推行。
戴庄村党支部书记姚辉对殡葬综合改革初期的难度印象深刻。
2017年,睢宁县农村殡葬综合改革的破冰之年,这年,戴庄村民姚秀领去世,按照旧俗,子女准备大办丧事。万事开头难,任支部书记的姚辉在戴庄也刚做满一届,在一些村里老人去世等丧事上,书记的身份有时不如村里长者、熟人的影响力更好。
姚辉告诉记者,对乡土社会来说,第一例如果办不好,规矩立不住,以后的工作就别想做好。姚辉和当时成立不久的红白理事会成员认真分析后决定,由红白理事会副理事长姚侠川去做老人子女工作。
姚侠川是逝者姚秀领的本家爷爷,是村里威望很高的“大老执”,日常两家关系相处得最好,他说的话,村民听得进去。经过一番劝说,一场删繁就简而不失庄重的丧事,在村民的观望中顺利办完,成为戴庄村殡葬改革的第一例。
红白理事会,是由村两委、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老执”组成。特别是村里老人、乡贤能人对规范乡村公共舆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定红白理事会工作流程图。受访者供图
社会学者认为,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下,网格员、红白理事会成员、百姓参事、乡贤等乡村自治力量,成为乡村移风易俗强有力的引导者,是维护乡村社会的无形约束力量。
对“大老执”的工作也有考评
睢宁县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仝向群告诉记者,全县对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工作流程图等,最有意义的是推行红白理事会成员服务综合评价体系。
“红白事办理结束后,分别由红白理事会会长、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群众代表,家主对‘大老执’和其他红白理事会成员进行综合评价。获得好评的‘大老执’或红白理事会成员,村里会优先安排他们的亲属到附近的集体企业务工。”
更重要的是,在乡村,这份荣誉所产生的“面子”,有时远比金钱重要,它代表的是来自乡土社会的民意认同,结合“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的评选,殡葬改革在睢宁县获得了更多理解,移风易俗工作由政府主导逐渐转变为群众自觉。
结合“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选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记者王纪辛编辑唐峥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