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垃圾减量 南锣鼓巷商户有望本月告别超薄塑料袋

日期:12-03
垃圾分类餐厨垃圾

原标题:推进垃圾减量南锣鼓巷商户有望本月告别超薄塑料袋

今年8月-10月,南锣鼓巷实现垃圾同比减量15%左右。

新京报快讯(记者李玉坤)今日(12月3日),新京报记者从南锣鼓巷商会获悉,为推进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巷内商户有望在一个月内逐渐禁用超薄塑料袋,推行以环保材料为主的“素包装”。同时,南锣鼓巷八条胡同都换上了四分类垃圾桶,有专人值守,引导游客分类投放垃圾。

数据显示,今年8月-10月,南锣鼓巷实现垃圾同比减量15%左右。

推进垃圾减量 南锣鼓巷商户有望本月告别超薄塑料袋

12月3日,南锣鼓巷,垃圾分类志愿者在引导游客正确分类投放垃圾。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胡同换上四分类垃圾桶商户签署垃圾分类公约

今年10月,“垃圾分类有你有我志愿服务扮靓南锣”环境美化挑战赛在南锣鼓巷开幕,80余家商户和社区共计150余名志愿者参与活动。如今,这项活动已经常态化。

今天下午,记者在南锣鼓巷南口的活动现场看到,在志愿者引导下,不少游客停下脚步与吉祥物合影。只要合影并喊出3遍“垃圾分类有你有我,志愿服务扮靓南锣”口号,上传参与活动的照片到朋友圈,即可领取活动纪念品。

值得一提的是,南锣鼓巷的垃圾桶都从简单款换成了四分类款。

南锣鼓巷商会会长徐岩介绍,南锣地区有对称的八条胡同,四分类垃圾桶也相应设置了八组,商会组织商户志愿者作为垃圾分类引导员值守,会在游客扔垃圾时进行引导。“现在大家文明素质提升了,垃圾都会投进垃圾桶,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分类。引导员一般在午饭和晚饭时段上岗,游客用完餐留下的竹签子、一次性小碗不知道怎么扔,志愿者会引导游客正确分类。”

这里的餐饮企业也在店铺明显位置悬挂了各具特色的垃圾分类指示牌。记者在一家果汁店看到,一块木质的“垃圾分类提示”牌子挂在收银台上方,上面标明香蕉皮、橙子皮为餐厨垃圾,茶汤纸碗、吸管、塑料碗、塑料袋、塑料杯等为其他垃圾,易拉罐为可回收垃圾。

“南锣鼓巷的这一做法在全国尚属首创”,徐岩介绍,南锣鼓巷共166家商户,其中餐饮企业50余家,每个商户都要根据自身特点打造垃圾分类指示牌,标明自家主要产品属于什么垃圾,指导游客开展垃圾分类。

目前,南锣鼓巷商户都签署了《南锣鼓巷商户垃圾分类自律公约》。

徐岩介绍,《南锣鼓巷商户垃圾分类自律公约》是全国第一个特色商业街的垃圾分类公约。公约共12条,要求商户必须按规定配备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必须对员工进行垃圾分类培训,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商户员工有义务帮助游客开展垃圾分类指导;倡导商户尽量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化;餐饮企业要定时投放垃圾,实现垃圾不落地,不能有遗漏、遗撒造成的二次污染等。

推进垃圾减量 南锣鼓巷商户有望本月告别超薄塑料袋

12月3日,南锣鼓巷,垃圾桶都换成四分类垃圾桶,游客正在投放垃圾。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一个月内解决超薄塑料袋问题商户倡导使用素包装

今年11月27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年5月1日起施行。

修改后的《条例》提出垃圾减量新要求,禁止在北京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袋;明确超市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使用超薄塑料袋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再次违反规定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徐岩介绍,南锣鼓巷的下一步垃圾分类的工作重点就是垃圾减量。“关于超薄塑料袋的使用,我们将用一个月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商会将提倡商家使用素包装,就是包装越少越好,或用环保袋替代塑料袋。”

修改后的《条例》还提出,应当加快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能力,并按照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厨余垃圾源头就地处理,对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给予指导和经济补助。

徐岩介绍,南锣鼓巷商会已经购买了先进设备,将从源头上实现厨余减量,目前设备正在调试,“该设备可以实现厨余垃圾的油水分离,筛出的固体垃圾可做肥料,而且是有机肥料,经过这道处理,厨余垃圾能减量60%左右。”

记者从东城区交道口街道了解到,南锣鼓巷平均每天人流量在8万左右,每天运出40车垃圾,每车300公斤,进行再分类后才能送到垃圾回收点。

今年7月,南锣鼓巷商会召开全体商户大会,全面动员和布置垃圾分类工作,特别要求垃圾分类知晓率百分百、参与率百分百、减量化百分百、餐厨垃圾环比减量10%以上,餐饮企业对顾客告知率百分百。

据统计,今年8月-10月,南锣鼓巷实现垃圾同比减量15%左右。“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餐厨垃圾减量20%以上。”徐岩表示。

推进垃圾减量 南锣鼓巷商户有望本月告别超薄塑料袋

 12月3日,南锣鼓巷南口,游客与垃圾分类卡通形象合影。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专家

厨余垃圾堆肥技术效率高可在家庭、社区推广

厨余垃圾源头就地处理有什么好方法?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雪华认为,厨余堆肥技术值得推广。

在12月3日下午举行的“社区厨余堆肥在中国是否可行?中国、欧洲和印度案例分享会”上,张雪华表示,要实现有机废弃物源头分类,焚烧和填埋的方式对环境影响最大,其次是堆肥,沼气厌氧发酵对环境影响最小,“堆肥管理得当的话,将是非常有效的利用方式”。

“园林绿化垃圾加厨余垃圾是非常好的堆肥方式,堆肥产品品质好,欧洲的大型堆肥厂走的都是这个路子。”张雪华认为,家庭堆肥可从源头解决厨余分类问题,实现资源利用,应该通过宣传教育,鼓励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堆肥,管理可以适当放宽。

而社区堆肥可把分散式厨余资源利用的方式系统化,当然这需要严格的管理堆肥过程,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定期检测产品质量,堆肥产品一定要根据检测的结果分级使用。“家庭和社区堆肥推广将给中国居民接受厨余生物化集中处理打下基础。”张雪华表示。

新京报记者李玉坤摄影记者吴江

编辑张畅李国君

​北京设立首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区中心 明年底覆盖各区 浙江海宁污水罐体坍塌引发险情 受困人员已被送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