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特别关注|回访教育让“跌倒干部”重振精神再出发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天津市委、市纪委监委将受处分人员回访工作作为落实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探索构建“三不”一体推进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强化对受处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关心激励,努力做好强化监督的“后半篇文章”,取得良好成效、凝聚起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天津加强对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
治病救人施“心药”激励担当再出发
“你们的谈话让我触动很大!我会彻底治病,重新出发。”前不久,天津市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副主任段赛颖收到了市管干部毛某发来的一条特殊短信。
2018年8月,毛某因违反廉洁纪律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一度意志消沉。今年以来,根据市纪委监委工作部署,段赛颖多次带队对毛某进行回访,帮他卸下思想包袱,重燃工作热情。
这是天津市加强对受处分(处理)人员回访教育工作的一个缩影。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因违纪违法问题受到处理的人员维持高位。据统计,2017年以来,天津市处分违纪违法和失职失责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9620人次,其中属于监督执纪“第二种形态”“第三种形态”处理的为9041人次。这些人员多数是党内同志,仍然在不同岗位上履职,同样是推动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
事实上,受处分人员对待处分的态度不尽相同,有的受到处理后,思想包袱重,精神和工作状态一蹶不振;有的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甚至对组织产生抵触情绪;还有的“破罐子破摔”,依旧我行我素……对这些人员,如果教育挽救不到位,就有可能导致其失去干劲、消极懈怠,最终影响党的事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形势决定任务,责任引领思路。“干部出问题,组织有责任。这里面,既包括失管失察的责任,也有干部受处分后的关心关爱责任。”天津市委从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出发,对回访教育工作进行部署推动。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强调,要通过加强回访教育工作,将教育、监督、管理、激励贯通起来,帮助有关同志提高认识、改正错误,激发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在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上积极探索。”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市委要求,市纪委监委深刻理解“把监督挺在前面”的内涵,明确了回访工作“立足教育挽救,深化标本兼治”的着力方向。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指出,回访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让受处分人员在全面从严的态势中感受到组织关怀的温度、在惩前毖后的决心中体会到治病救人的初衷,有效激发有关党员干部努力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
深刻认识催生有效举措。在市纪委监委前期探索试点、总结提炼经验的基础上,今年6月,天津市委印发《受到处理或者处分党员帮扶回访工作办法(试行)》,明确了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职责任务,规范工作方法、工作重点和结果运用等。《办法》共3章、26条,既紧密结合实际,又融通党内监督条例、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党内关怀帮扶办法等一系列党内法规,为开展回访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基本遵循。
制度保证工作的刚性和常态。天津各级党委(党组)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发挥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观察了解受处分人员的优势,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及时跟进教育帮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客观公正考察,实事求是使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回访及时化解受处分人员“标签”思想,传递组织的严管厚爱,积极引导受处分人员汲取“有错”的教训,树立“有为”的信念,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接到处分后,感到特别迷茫,也想自暴自弃。但组织始终没有放弃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温暖和力量。”滨海新区一名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干部,在前不久区纪委监委开展的回访教育中感慨地说出心声。“受到处分后,感到压力很大,吃饭走路都躲着人。经过回访教育,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得到矫正,干工作也有了精神。”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总务处主任徐凯因违反工作纪律受到政务警告处分,在组织的回访教育下,徐凯时刻自我警醒,更加努力工作,因表现突出,在受处分期满后,经过组织考察被提拔为天津市第五中学副校长……据了解,今年1至10月,天津已对3830名受处分处理人员逐一进行回访教育,其中局级干部62人,处级干部952人,“第二种形态”处理的3318人,“第三种形态”处理的405人,因问责被处理的913人。一次次暖心回访,让一个个受处分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满怀感恩、重燃激情再出发。
实践不断发展,综合效果日益显现。通过回访,受处分人员普遍受到了党纪党规的再教育,内心树立起对纪律规矩的敬畏,形成了遵守纪律规矩的自觉,进一步夯实了不想腐的基础;通过回访,增强了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的履责意识,拧紧了管党治党的螺丝,实现了依靠党组织的力量,让有关干部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改过自新、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为全面从严治党持续走向纵深提供了支撑;通过回访,不少受处分干部感激组织不抛弃、不放弃,唤醒了初心,重拾了信心,起到了回访一人、教育一群、影响一片的效果,也有力回应了“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等错误论调,汇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回访工作,真正成为了“暖心工程”“康健工程”。
全面从严治党不停步,回访教育工作也在持续深入。日前,天津市纪委监委又制定出台《受到处理或者处分人员回访教育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了回访教育工作开展的制度规范。而这次的《细则》,又有了新的站位、新的视角。正如天津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所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要求,把回访教育作为强化日常监督、完善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健全回访教育常态化机制,着力提升工作的精准性、科学性、实效性,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受处分人员积极性,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记者师长青通讯员李建彬)
批评教育有力度组织关怀有温度——
天津是这样做好回访教育工作的
回访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既要体现监督执纪的力度,也要体现组织关怀的温度。怎样把工作做深做扎实,做到回访对象的心坎上,确保取得应有的效果?让我们透过天津的探索实践,来细细体会一番。
有的放矢、精准施治——回访教育不搞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2018年10月,东丽区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某因在低保金申领问题上审核把关不严被问责,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我整个人都是处于不安和失落的状态,感觉在单位里、在同事和朋友面前抬不起头。”被处分后,王某一度意志消沉,无法安心工作。
针对他思想压力大但又上进心强等特点,东丽区纪委监委认真制定回访方案,鼓励他正确看待、调整心态。组织的激励让王某打开了心结,放下思想包袱,真正实现轻装前行。
每一个受处分人员性格、履历等都不相同,每一个案例都各有特点,这就决定了回访工作不能“千人一面”。天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受处分人员的错误性质和情节、处分类型、个人表现等,精准施治、对症下药。
确保回访效果,提前做好“功课”很重要。回访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向办案人获取受处分详细信息、与回访对象所在单位党组织、纪检监察组织沟通等多种方式,精准把握回访对象各方面情况,拟定个性化回访方案。“如果不是带着对回访对象的全面了解去开展工作,就不可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东丽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陈媛表示。
记者在采访时,翻阅了市纪委监委提供的几份谈话提纲,不同谈话对象问题各有侧重,此外,对如何开头、怎样结尾,先谈什么、后谈什么等,都事先认真进行考虑。有的干部思想上有波动,就要进行多次回访,每次的提纲也有所不同。
既因人而异,又严格规范,防止回访教育随意化、简单化。2019年6月出台的天津市《受到处理或者处分党员帮扶回访工作办法(试行)》,以制度形式明确纪检监察机关在回访工作中的职责任务、方式方法等,为开展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市纪委监委第七监督检查室抓实访谈环节,突出“四必谈、一延伸、一报告”;滨海新区成立51个回访工作小组,对2017年以来受到处理处分的446名干部集中回访;河北区建立受处分人员数据库,着重选取现在职、关键岗位、担任领导职务的受处分人员作为回访重点;红桥区对57名处分人员进行回访教育,帮助解开心结,激励担当作为,其中1名被提拔到领导岗位,3名被组织重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工作办法要求,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确保回访工作真落地、见实效。
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全过程
“您或许因为某项工作失误、履职不够到位,或者其他原因受到处理,但是问题不能否定一切,您在岗位上取得的成绩始终值得肯定……”今年以来,西青区每一位回访对象都收到这样一封带着感情、带着温度的信。
为打消受处分人员对回访的思想顾虑,西青区纪委监委撰写送上《鼓励党员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的一封信》,开门见山讲明意图,鼓励受处分干部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回访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既要注重教育警示,又要给予关怀激励。只有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回访工作全过程,突出引导转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使回访对象深刻感悟组织的良苦用心,从而转化思想、转变态度,相信组织、依靠组织。
始终保持平等真诚的态度,在细微之处体现组织关爱。如何对回访对象开展“同志式”谈话?对天津市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的干部陆璐来说,就是在谈话地点的选择、谈话时间的确定、谈话室的布置等细节方面,都要充分尊重对方。“过去一些谈话由于氛围比较严肃压抑,给回访对象带来心理负担。我们通过调整桌椅位置摆放,配备茶具、书籍等,营造平等庄重、温馨轻松的谈话环境。”
带着真情实感去谈话,提高亲和力和感染力,让“良药不再苦口”。天津市纪委监委第七监督检查室赵玉娟在某次回访谈话前,了解到回访对象曾在检察院工作,于是从自身在检察院的经历谈起,无形中拉近双方距离,敞开心扉进行交流。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让回访对象深受感动,谈话期间几度哽咽。
2017年4月,滨海新区茶淀街道办事处原副主任刘国力被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通过区纪委监委回访教育,刘国力及时调整思想状态,主动作为、勇挑重担。他组织对辖区内57家“散乱污”企业进行关停和整改,在创卫工作中“啃”下流动摊贩治理这块“硬骨头”,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得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像刘国力这样的故事,在天津市还有许许多多。“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回访对象倾吐心声,实现在互动中把问题谈透、把思想谈通,凝聚起强大的干事创业正能量。”天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压实责任、用好成果——管党治党的螺丝越拧越紧
春节,本是全家团聚、享受幸福快乐时光的日子,然而对西青区张家窝镇副镇长邰利军来说,2017年的春节却最难熬。年初,他和妻子两人因违反工作纪律受到行政记过处分。“两个处分就像两块大石头,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
西青区委书记李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亲自回访教育,专门找他做思想工作,在了解到两人均在基层一线工作、难以顾家的情况后,及时调整邰利军妻子的工作岗位,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是党组织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在回访帮扶中,党组织有着近距离、常态化的优势。天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既做好回访工作,又加强监督检查,推动责任主体担当履责。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是今年机构改革中新组建的政府部门,监督对象多、管辖领域广,直属单位就有30余家。驻市文化和旅游局纪检监察组成立日常督导组,对回访帮教实效及时了解评估。与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座谈,收集对回访工作意见建议,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导组定期到各单位调研,不仅了解回访对象目前情况,更督促基层党组织履行责任。
纪委监委的监督职责,也通过回访工作得到进一步延伸。“我们探索把回访工作和日常监督工作结合起来,请其介绍所在单位或地区政治生态情况,听取对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等工作的意见建议,为做好监督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路径。”天津市纪委监委第六监督检查室主任何继飞介绍。
此外,天津市纪检监察机关还围绕回访成果运用,做了一些有益探索。2019年6月3日,一份关于建议对部分表现突出的受处分干部重新任用的请示,摆在了滨海新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案头。实践中,滨海新区、东丽区等地纪委监委在督促相关单位党组织以案促改、把回访意见纳入干部廉政档案的同时,督促相关党组织及时将影响期满后的受处分党员纳入正常的干部选拔任用范围。“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大力教育引导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体现出‘改了就是好同志’的鲜明导向”,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亲历者说】
用制度化保证规范化以规范化推动常态化
天津坚持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形成帮扶回访工作办法及回访教育的实施细则等文件,不断提升回访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实现回访教育的常态化。将回访教育列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当作经常性、全局性工作来开展。通过回访教育,既加强对受处分人员的监督,又督促违纪党员所在党委(党组)强化帮扶教育职责,并以案为鉴,查找机制、管理等方面原因,把脉问诊,对症下药,让党员干部真切感受到组织关怀的温度、体会到治病救人的初衷。
二是实现回访教育的规范化。回访教育工作不能随意化、简单化,还要防止千人一面、大水漫灌,通过制度细化回访工作职责权限,规范回访工作程序和方式,加强对回访结果的综合运用,确保回访教育常态化开展、回访对象全面覆盖,把组织的温暖、关爱及时有效传递给每一位受处分人员,并进行动态关注、跟踪教育。
三是实现回访教育效果最大化。在回访教育中,坚持“访”字当头,“爱”在其中,“情”融其间,精准细致做好受处分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掌握回访教育对象思想变化全过程,用心用情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用严管体现厚爱,寓关爱于回访之中,把日常监督落实落细落小,达到教育与激励双重效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发展。(天津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顾冬梅)
用“四个真”做好回访教育
对受处分处理党员干部开展回访教育,是用心用情用力教育挽救犯错误党员干部的“暖心工程”“康健工程”。
一是真沟通,谈透问题。回访教育重在触及灵魂、解决思想问题。今年以来,西青区对基层“一把手”、受到问责等5类85名受处分党员干部进行了回访教育,谈心谈话不遮遮掩掩、避重就轻,谈深谈透所犯错误,促其真心认错悔过;同时客观评价其成绩贡献,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二是真信任,压重担子。对受处分党员干部不戴“有色眼镜”,党组织给信任、交重任,特别是对受到免职、撤职处理的,都根据其特长安排到比较重要的专项工作岗位,促其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继续施展才华、为区域发展再做贡献。
三是真使用,重新提拔。根据实绩表现,在影响期满后提拔使用受处分党员干部,才能真正化解“标签”思想,带动更多犯错误的党员干部“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站起来”。2017年以来,西青区对11名处分影响期满、表现优秀的受处分人员予以提拔使用。
四是真关心,解决困难。在化解受处分党员干部思想“疙瘩”的同时,还要注重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达到“纪法约束有硬度、批评教育有力度、组织关爱有温度”的效果。
【回访教育成效】
真心关爱,用情挽救,催生实效。让我们从实例中,感受回访工作带来的可喜变化。
压实主体责任,回访有温度——“拉一把”让干部“跟上来”
“好好干!”张孟军拍了拍老韩的肩膀,老韩点点头,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张孟军,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党委书记;老韩,中北镇安全办负责人。刚才提及的两人的交流场景,平常、平淡中却蕴含着一定的深意。
2017年11月,老韩因落实监管责任不力,未及时督促辖区内企业立即整改存在的消防隐患问题,被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受到处分后,老韩情绪一度比较低落,而且他又是一位老同志,面对身边同事内心压力也比较大。这让领导和同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从老韩身上,张孟军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时针再次拨转至2014年12月,中北镇被发现某次上报统计数据有掺水、失实问题,时任分管统计工作副镇长的张孟军,因监管不力构成失职错误,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当时,张孟军也存在一定的思想波动。但组织没有把他“撂旱地”、置之不理,西青区委领导同志、镇里主要负责同志常常与他交流思想动态,引导他正确看待组织处理,督促其继续发挥工作优势,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组织的关怀,让张孟军很快解开了思想上的“扣”,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确实存在疏漏。不仅如此,他还从自身问题跳出来,站在统计角度对镇里经济结构调整有了新的思索,并积极建言镇党委付诸实践。经过组织培养和自身努力,张孟军在园区管理、招商引资等分管领域取得了较好成绩,2018年5月被提拔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2019年6月担任镇党委书记。
老韩能不能迈过这个“坎”?张孟军将心比心,深知党组织在此时能够“拉”干部一把,会给受处分人员莫大的鼓励。于是,他抽出时间与老韩谈心,通过自身经历感受与老韩产生共鸣。“嘿,最近还琢磨那事吗?”“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你要相信组织,要相信自己……”通过谈话疏导,以及继续放心大胆地给老韩交任务、压担子,老韩逐渐从心理阴影中走了出来,工作热情明显改善,带领部门工作人员在全镇安全管理工作上作出新的成绩,重新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看到重拾信心、加倍努力工作的老韩,张孟军发自内心地为他高兴。而且,作为镇党委书记,他对责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回访教育决不只是纪委的事情,党委作为管党治党的主体,在关心爱护和教育管理党员干部上责无旁贷。”在他带领下,中北镇积极探索回访教育工作,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党委副书记做帮扶、纪委书记管回访的3人回访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回访教育工作上的作用,面对面、心贴心与受处分人员真聊真谈,努力提升教育帮助的效果、让掉队干部紧紧跟上来。(宋梁缘)
严管背后,凝聚着组织的厚爱——“没有回访帮教,就没有我履职尽责的勇气”
那次回访谈话,对李力的触动非常大,她至今说起来仍要眼圈发红。
那是2018年的2月7日,正是天气最冷的时候,天津市纪委监委驻市文化和旅游局纪检监察组同志来到市少儿图书馆,跟副馆长李力谈心谈话。“快过年了,我们今天来看你,就是让你放下负担,高高兴兴和家人过个年。”这样的暖心话语,一下子戳中李力的心窝,一时间她情不自禁地泪如雨下。
这一天,是李力从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转到少儿图书馆上班的第6天,而9天后,便是春节。送走纪检监察组同志,外边依然天寒地冻,但李力心里却感受到无比温暖。
这次谈话两个多月之前,时任周邓纪念馆副馆长李力因违反组织纪律,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行政级别从正处降为副处。那段时间,李力感到迷茫、无助,内心复杂又沉重,担心组织不再信任,同志们看不起,沉重的思想包袱甚至一度使她意志消沉、心灰意冷。
在她最为起伏不安时,纪检监察组同志代表组织的回访,如同一场及时雨,助她抚平心里的波澜。
此后,纪检监察组又陆续做了4次回访。一次次暖心的谈话和帮助,使李力树立起认错改错、再次启程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少儿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馆长马忠庚也及时对李力进行思想引导,使李力进一步燃起工作激情,很快适应并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
2018年3月,正是巡察整改的关键时期,反馈中“存在3名长期留职和长期歇病假人员”是少儿馆历史遗留的“老”问题。这件事,就在李力的分管范围。她也知道这个问题不好处理,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引起矛盾。但她想到了组织的信任,没有任何推脱,而是把它当作一次对自己的考验。在走访调研、咨询律师、查阅法规后,李力多次与3名当事人及家属进行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2人辞职,1人回岗。化解了矛盾、解决了难题,也让大家对李力刮目相看。
“没有组织的回访帮教,就没有我如今履职尽责的勇气和魄力。”在工作中,李力对可能违反有关规定的事项,敢于在会议上提出不同意见,她还充分发挥自身原来业务特长,在市图书馆系统成立了第一家宣讲小分队,走出馆区做宣传,提议建立职工食堂,解决就餐等难题……她用感恩之心,迎接每一项工作;她用实际行动,回报组织的关怀。
2019年5月24日,李力的处分影响期满。这500多个日日夜夜,对李力来说,既是负重前行,也是重新出发,而她最深的体会是:“严管背后,凝聚的是组织的厚爱。处分,也不是前进的‘紧箍咒’,而是自己回归正确航道的引路‘灯塔’。”(曹雅丽)
回访暖人心,压担子提精神——“党像母亲一样扶着我、领着我”
“党组织和党员之间,就好像母亲和孩子一样。母亲教育孩子,是为了让他更好地成长。”在谈到帮扶回访工作时,身为母亲的李洪艳,用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
李洪艳原任天津市东丽区副区长,2017年8月,她因环保工作被问责,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职。一时间报纸、网络关于其被问责的消息纷至沓来。“当时思想压力很大。”李洪艳坦言。
孩子犯错,母亲最心疼。天津市委、市纪委以及区委相关领导同志多次与李洪艳谈心谈话,首先关心的就是她能不能正视问题、会不会就此消沉。让人欣慰的是,李洪艳心态始终摆得很正:“我有压力,但不委屈。环保整改不到位,跟我没到现场实地查看和督促有关系,我有责任。”
然而,李洪艳还是哭了。“组织对你的处分是一种警醒,并不是否定你之前的所有努力,组织没有忘记你,更不会抛弃你。”天津市纪委监委先后两次对李洪艳进行了回访教育,回访人员的话让她至今想起来心里还暖暖的。谈话中,回访人员对过去成绩充分肯定,让她不由回想起自己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成长为副局级领导干部的历程,李洪艳百感交集、潸然泪下:“是党组织培养自己一点点成长起来,而面对自己的过错,组织没有‘一处了之’,更没有因为一件事情而全盘否定。我只有更加努力工作,才能不辜负组织多年的培养。”
提振精神再出发。东丽区委区政府将一件件专项任务交给李洪艳,她汲取教训、改进作风,到现场、抓落实,把各项工作盯得紧紧的、做得实实的。区里大棚房改造工作涉及的700多个点位,她走了个遍,全覆盖、无死角地全面排查;在历史遗留项目产权证办理工作中,她带领相关部门和街道把办理点设到社区,让群众跑一次就能拿到产权证,在一个半月时间完成了7万多份产权证办理……李洪艳以新的作为和成绩,得到组织肯定和群众认可。
“党像母亲一样扶着我、领着我,教会我走路,我每成长一分前进一步,这里面都渗透着党的亲切关怀和苦心栽培……”李洪艳用《雷锋日记》中这段话,道出了自己的深刻感触。她由衷感恩组织给予的信任和关怀,也把这段不同以往的历程,视作对自己工作能力的再磨砺、党性修养的再淬炼。(宋梁缘)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党外干部不例外——“伸出手拉一把,站起来再出发”
马骁,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街道人大工委原主任、现任区住建委副主任,农工党党员。2018年8月,马骁因在街道分管民生工作期间,对辖区存在违规享受低保待遇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负有领导责任,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让马骁没想到的是,2019年3月滨海新区纪委监委组织对全区446名受处分干部开展回访工作,她也是回访对象之一,由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李林根与她作了回访谈话。
“最近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没有?林根同志的开场语,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他叮嘱我不要因处分而背上思想包袱,更不能影响工作,让我加油干。听着这些暖心的话,我的‘委屈’全都涌了出来。”马骁告诉记者,她以前从未对人完完全全地说过心里的压力和想法,也认为自己已经调整好心态,没想到有些其实是闷在心里、不得倾诉。这次回访,彻底打开了她的心结。那天后,她感到包袱真正放下了,轻装上阵、继续前行。
不止于此,回访还有一点让马骁深受触动、深为感动:“我是一名党外干部,但党组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没有把我排除在外,这让我由衷感到温暖。”
事实上,对受处分党外干部的教育帮助,并不限于马骁。“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四种形态’的理念也要应用于监察工作之中,覆盖到所有公职人员。”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赵金存认为,“不管是党内干部,还是党外干部,都是组织培养起来的。对受处分的党外干部,组织同样要伸出手、拉一把,用关心关爱让他们站起来、再出发。”
2019年6月3日,滨海新区纪委监委向区委提交了一份关于对表现突出受处分干部重新任用的请示,建议处分影响期过后,在干部调整使用中作为重点对象予以考虑。
马骁的名字,就出现在这份建议名单中。(曹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