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学生大学英语水平?别再让孩子为家长的教育压力买单了
“鸡娃”“自鸡”“素鸡”“天牛”“人工牛”“青蛙”......最近“养娃黑话”中又多了一个“考K考P”,它们分别指参加剑桥英语通用五级考试第一级和第二级。
在家长养娃“黑话”中,“鸡娃”指打鸡血式养娃,给孩子安排多种多类课程和兴趣班;“自鸡”“荤鸡”“素鸡”则分别指自己在家带着娃学习,主打语数英、主攻奥数和英语竞赛花钱给娃报班学习,强调娃的素质教育培养......
养娃操作繁多,孩子提升多少不知道,但家长们的教育压力却有据可查。
小学生英语考级又一次“抢跑”行动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教育部考试中心与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在中国举办剑桥英语水平证书系列考试,开考剑桥通用英语五级证书考试。
但在2017年之前,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有这么一个考试。
而在今年的剑桥通用英语五级证书考试网上报名时,家长们则愣是把该报名网站挤瘫痪,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考位几分钟内就被一抢而空。
剑桥五级考试成为继“奥数”之后又一青少年“超纲”考试,根据剑桥英语的对表,“考P”(指剑桥英语通用五级考试第二级,缩写“PET”)相当于中国高考英语的水平。
在中国家庭的教育“军备竞赛”中,对语数外这样的学科类教育“抢跑”似乎成了“刚需”。
基于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CIEFR-HS 2017)显示,中国中小学生学科类补习无论是参与率还是投入经费都要远高于兴趣拓展类培训,且随着学段的上升,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关注孩子成长=关注孩子学习成绩?
“抢跑”是如何发生的呢?这就如同在一个剧场中,当前面的家长人站起来看的时候,后面的家长人也不得不跟着站起来。
于是,在学习这件事儿上,家长比孩子更着急,“学习成绩”成了很多中国家庭亲子之间的主要话题。
中国儿童中心主编的《中国儿童参与状况报告(2017)》,通过对全国7城市8847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中国家庭亲子之间最经常沟通的内容是“学习”,90%以上的父母都和儿童谈论过学习问题。
此外,对于小学和初中生来说,“辅导学习”成了亲子间最主要的活动项目。其中,小学生中父母每天辅导学习的比例达62.2%,初中生的比例达32.7%。
别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了
但另一方面,家长学习成绩的“考核指标”给孩子带来的负担却不容忽视。这种负担既表现在睡眠时长、近视率等身体方面,也有心理方面。
根据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在学期中,中国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平均时长为5.9小时/周,暑假期间学生每周花在校外培训上的时间则平均长达15.0小时/周。
而孩子心理方面的负担则隐蔽得多,却很少有家长关心到。《中国儿童参与状况报告(2017)》的调查数据显示,有约三分之一的父母从来不和儿童讨论心情问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对全国18万余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四、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对自己最关注的方面是学习情况(79.8%、79.9%),而认为家长关注自己心理状态方面的仅分别为6.5%、11.1%。而八年级学生自我报告最希望家长关注的方面中,心理状态(39.9%)排第二位。
中国家庭教育存在“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倾向,但众多研究表明孩子在不同领域中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赵芳等在《父母的过高期待与中学生的压力关系的研究》中就指出,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过高期待会带来孩子很大的压力,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涉及到孩子的情绪、自我评价、学习、人际交往、亲子关系、行为偏差等各方面。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对中小学生的竞赛作出详细规定。禁令之下,面对中小学生的很多不合理的竞赛被叫停,但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减负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数据新闻编辑:汤子帅
设计:陈冬校对: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