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政部: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有效治理散埋乱葬现象
争取到“十三五”末,殡葬管理法规制度设计基本定型,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新京报讯(记者王纪辛)11月28日,为期两天的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山东沂水县召开。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在会上介绍了推进殡葬综合改革的三个时间节点,要求重点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到2021年,建造大墓豪华墓、农村散埋乱葬现象要得到有效治理。
詹成付强调,争取到“十三五”末,殡葬管理法规制度设计基本定型,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到2021年,殡葬基础设施条件、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得到明显改善,建造大墓豪华墓、农村散埋乱葬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治丧难”“治丧贵”问题得到缓解;到2035年,殡葬服务体系、殡葬制度、殡葬治理体系、殡葬文化体系配套建立、协调发展,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殡葬服务基础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逝有所安的需求,逐步形成文明节俭、节地生态、移风易俗新风尚。
在涉及民政部下一步着力抓好的重点任务时,詹成付提出,各地要加快编制完善本地区殡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坚持需求导向,以服务人口、辐射半径为依据,科学编制殡葬设施数量、布局规划,重点优化和完善殡仪、安葬、祭扫纪念等殡葬服务资源结构,争取做到“三个衔接”。
这“三个衔接”分别是,加强殡葬设施及事业发展规划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力争将殡葬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纳入国家和地方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加强殡葬设施及事业发展规划与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衔接,确保殡葬重点规划任务与民政中心工作相契合;加强省、市、县各级殡葬设施及发展规划之间的衔接,使地方规划既符合当地实际需求,又与全国殡葬设施及事业发展规划相协调。
记者梳理发现,和农村殡葬工作直接相关的重点任务有,要指导乡村因地制宜以村为单位或村村联建等方式,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鼓励结合城镇化发展和农业人口转移,对原有墓地和历史埋葬点进行撤并整合、依法改造;借鉴一些地方设置公益岗位、聘请专业人员等方式,加强后续维护管理,逐步改变农村墓地无人管、环境差等问题,推动形成以公益性为主体、营利性为补充、节地生态为导向、城乡统筹的安葬服务供给格局。
詹成付在讲到“持续推进殡葬移风易俗”时提出,要把殡葬移风易俗纳入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大局,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统筹设置集中治丧场所,引导文明治丧。与此同时,要稳妥有序推进散埋乱葬治理,改善农村社区环境,遏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等陈规陋习,引导树立文明、健康、绿色殡葬新风尚。
新京报记者王纪辛
编辑张树婧校对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