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缕缕温暖撒向江源大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助力我省包虫病防治工作纪实

日期:11-29
包虫病

原标题:把缕缕温暖撒向江源大地——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助力我省包虫病防治工作纪实

把缕缕温暖撒向江源大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助力我省包虫病防治工作纪实

董家鸿研究包虫病影像。

把缕缕温暖撒向江源大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助力我省包虫病防治工作纪实

董家鸿给包虫病患者做手术。(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8月的果洛高原天高云淡,这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

走出飞机舱门,董家鸿深深吸了一口气,一下感到豁然开朗。

这份“豁然开朗”不仅仅来自于高原澄净的天空和一望无垠的草原,更来自于“健康中国医师行动”——健康扶贫包虫病攻坚计划项目在青海的正式落地实施。而作为这个项目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看到自己多年身体力行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董家鸿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

董家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是我国肝胆胰外科杰出专家,首创了国际精准肝胆外科理念和范式,他带领团队攻克肝胆外科世界顶级难题,成功实施国际首例以外伤肝脏为供肝的活体部分肝移植,创下一个个医学奇迹,今年9月,在世界华人医师年会上,他被授予世界华人医师最高奖项——“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

从2014年起,董家鸿先后往返北京青海20余次,多次为家庭困难的复杂包虫病患者免费手术,并筹集资金救助贫困患者。在学科平台提升、人才培养、技术提升、临床资源共享、搭建研究平台、科技创新与研究转化等方面,他都不遗余力,为提高青海省在国内乃至国际的肝胆胰外科领域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带来了技术方面的突破,更为青海地区的广大医务人员灌输了前沿科学理念,留下了一支一流的医疗队伍。

作为一名具有国际顶尖医学水平的“大咖”,董家鸿何以对包虫病“情有独钟”,对青海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地区充满感情?

踏上助力青海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征途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肝胆外科领域已经解决了很多医学难题,但是仍有一大批复杂的肝胆疾病难以治愈。董家鸿曾经眼睁睁地看着病人因为肝胆管结石剧痛在床上打滚,有的经过十几次手术仍然得不到根治,留下严重的残疾甚至死亡。这些景象都深深刺痛了他,他常常深夜里还在思索着治疗病人的方法。

在持续改进复杂肝胆疾病的实践中,董家鸿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应该有一种新的理念和范式,引领现代外科的发展。扎实的肝胆外科实践加上吸纳海内外名家的智慧经验和技术精髓,他提出了精准外科的新理念,创立了“精准肝胆外科范式”,不断向复杂肝胆疾病禁区挑战,也被业内尊称为“国际精准肝胆外科第一人”。

早在20年前,董家鸿就开始关注新疆、青海等地的包虫病诊治工作。然而面对包虫病“高发病率、高复杂度、高复发率”的局面,加之较为封闭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救治工作缓慢而艰难。

2015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支援西部地区发展的号召对口支援青海大学,而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也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在医疗领域展开医疗扶贫工作,董家鸿正式踏上助力青海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征途。

不忘初心行稳致远

“噶正切!噶正切!”

当董家鸿高大的身影一出现在果洛藏族自治州机场的门口时,藏族老人旦措连走带跑,用藏族同胞最高的礼仪欢迎他的到来,他是自发来机场迎接的。他6岁的小孙女因患肝包虫病接受了董家鸿团队精准肝切除义诊手术,如今,孩子肝内的病灶已全部清除。

旦措老人只是自发来机场迎接“董曼巴”的众多群众之一。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5年多,董家鸿和他的团队脚步踏遍了三江源大地。每到一处,他们都深入病房认真查看每一名需要救助的包虫病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为疑难复杂的患者制订合理安全的诊疗方案。他和他的团队成功完成了以肝脏多发性泡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灶侵犯腔静脉等风险高、难度大的手术,将“精准肝切除”理念和手术方式应用于包虫病的治疗,救治人数上百名。其中不少患者已被当地医院判了“死刑”,而经过董家鸿的“妙手回春”,患者的生命重新得以延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董家鸿还定期选派专家来我省开展巡回医疗、疾病救治和各类教学活动,并通过医务人员进修学习等“传帮带培”的方式,提高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当地的包虫病救治能力。

2016年7月,“清华长庚国际肝胆云医院联盟”成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在内的26家省级医院加盟。联盟汇集了国内外优质专家资源,旨在通过互联网工具和数据共享,构建肝胆专科疾病分级诊疗、分级健康管理体系。

2016年9月,董家鸿团队完成了世界首例“体外肝切除加自体余肝移植联合肝上腔静脉移植重建”根治终末期肝包虫病,手术持续14个小时。患者索南吉来自我省,今年23岁。刚大学毕业的她本应该站在讲台上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但是无情的包虫病魔打碎了她的梦想。她患包虫病已经有6年了,由于一直没有进行过规范的治疗,病情已经发展到全身,常规手术已无法治疗。

就在索南吉心灰意冷的时候,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将她转诊至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带领的肝胆胰医学团队为她制订出了确切可行的手术方案,最终手术获得成功。如今,索南吉已如愿站上了讲台,久违的笑颜展露在她青春的脸上。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

在董家鸿的带动下,国内一大批顶尖的肝胆外科专家纷纷来到青海,投入到帮扶包虫病防诊治工作中去。董家鸿还多次与社会慈善机构沟通协调,支持果洛州人民医院等购置相关设备,助力包虫病筛查等基础工作的开展。

用一生的热情和心血来完成使命

“感谢董家鸿爷爷,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这是果洛州达日县满掌乡15岁的藏族女孩旦正措作文中的一句话,这篇作文在安多藏区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说起她和董家鸿的“缘分”,旦正措的眼中闪着泪花。旦正措的父母因为患结核病和包虫病相继离世,她一直在当地的孤儿学校学习、生活。不幸的是,2017年,旦正措被确诊为肝包虫病晚期,省内医院无法治愈,可怜的小姑娘整日以泪洗面。

这时候,传来了董家鸿院士带领团队来果洛进行义诊讲课的好消息。让旦正措想不到的是,董家鸿爷爷亲自来到她的病床边,了解她的病情后,立即做出在当地医院为她做手术的决定,手术进行了7个多小时,非常成功。旦正措从第二天就开始恢复,没过多久就出院了,至今没有任何复发的迹象。

董家鸿帮助旦正措治愈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病痛,更治愈了她心灵上的伤痕。时隔一年,董家鸿专门委托来青海义诊的医疗队为旦正措带去一千元的慰问金,勉励她好好学习。而恢复了健康的旦正措如今已变得活泼开朗,还是班上的尖子生。

董家鸿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欣慰,“当医生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被自己救过来的生命重新活出了光彩。”

今年8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医师协会、清华大学等单位牵头的健康扶贫包虫病攻坚计划项目在我省正式启动,由他们共同发起的《健康中国医师行动》包虫病清灭行动工作委员会同步成立。

委员会成立第二天,董家鸿便带领专家团队走进果洛,并设立了“‘健康中国医师行动’健康扶贫包虫病攻坚计划果洛州防治基地”。医学专家们不顾高原反应,积极开展座谈、教学查房、义诊活动。董家鸿做完手术顾不上休息,又亲自为当地牧民群众健康宣教,科普包虫病相关知识,从源头上预防包虫病的发生。

时隔一个月,董家鸿再次带领团队来到果洛。这次,他组织国内顶尖的超声影像、肝胆外科专家,构思了青藏高原包虫病未来的整体临床防控模式和患者诊治综合方案,由此,我省三江源地区包虫病患者的健康扶贫和规范化的诊治体系正式拉开帷幕。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董家鸿的团队三上果洛,累计筛查病人774人,开展手术96台,所有手术患者均获得治愈。

在基层患者眼里,董家鸿亲切、平和,总给人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信任感。在其他医学专家的眼中,董家鸿是一个温暖、有情怀的人。

诚如董家鸿自己所说,“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受托呵护人类的健康,必须将生命放在首位,用一生的热情和心血来完成使命。”

他用自己的医者仁心将缕缕温暖撒向江源大地,用他的光和热奉献给最需要的人。(李欣)

政务要闻太原市入围2019“质量之光”质量魅力城市评选 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将迎今冬首场降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