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4年长居北京深山种果树,她几乎忘了年龄
直到几天前,有人跟刘青说起领“农村养老金”的问题,刘青才忽然发现,自己已经53岁了,进山种果树也已经14年了。
已经53岁的刘青进山种果树已经14年了。新京报记者王颖制作
14年前,在煤矿拉煤的丈夫,偶然发现了这片位于北京门头沟区雁翅镇珠窝村附近峡谷里的一片土地,于是租下来种果树,一种就是14年。14年中,他们夫妻常年居住于这片远离人烟的峡谷中,没有电视,没有电脑,与果树为伍,和山风相伴,一条穿过峡谷的公路,是他们通往外界的通路,也是他们出售水果的市场。
深山里的水果摊
从西六环一直往西50公里左右,沿着永定河穿山越岭,在接近雁翅镇珠窝村的一处峡谷中,一个水果摊突兀地摆在公路边。
水果摊很简陋,简易的条桌搭在路边,上面摆着四个筐,两筐枣,一筐苹果,一筐李子。水果摊后面是一片圈起来的果园,树叶已经落尽,枝干经过了修剪,从路上看,很难判断树的品种。
水果摊背后的树丛里,搭着一个大帐篷,听到有车停下,刘青才从帐篷里出来,向客人介绍她的货物。
水果摊上摆着刘青自种自卖的各种水果。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11月底的北方,气温已经降到零下,这个深山里自种自卖的水果摊上,怎么会有李子?刘青向客人解释,李子确实是自家种的,是晚熟的品种,刚收了不久,“在水蜜桃的树上嫁接的,纯甜,一点儿酸味没有”。
这是一条只有几百米长的峡谷,一条公路从中间穿过,在两头转入山里消失不见,公路两旁各有一片缓坡。缓坡上,种着刘青的5000棵树,有苹果、李子、桃、葡萄、枣、樱桃等,每种都有十来个品种,从五月份开始成熟,陆陆续续一直能卖到12月份。
刘青在这里已经种了14年树。14年前,刘青的丈夫偶然发现了这片地,动心租了下来,夫妻两人搬到这里开始种果树,时间无声流逝,夫妻就住在这里,和他们的5000棵果树为伴。
在果园里搭个帐篷
刘青是妙峰山樱桃沟村人,但种果树这些年来,已经很少回家。“刚开始种树的时候孩子们还在上学,后来都工作了,家里也没老人了,所以也就很少回去了”,她说。
刘青夫妻俩住在果园里的一个帐篷里,帐篷里放着还没卖完的水果,角落里有一张小床,是他们的住处,帐篷顶上挂着一个小电热器。帐篷里要放水果,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要不然水果就坏了。
刘青夫妻俩在果园里搭了个帐篷。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原本他们并不住帐篷,刚开始种果树时,他们住在附近的珠窝村里,但后来觉得每天来回太麻烦,就在果园里盖了三间简易房,前不久因为违建拆了,才在原本的地基上搭起了帐篷。
帐篷里不能做饭,他们又在边上搭起了一个小棚子,放上炉子,就是厨房。
在山里还是用最原始的做饭方式。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住在山里,水、电都得自己想办法,没有自来水,丈夫定期开车去别处拉水,油桶洗干净了,装水拉回来,做饭、烧水都够了。电不好办,附近有铁路职工值班的地方,跟人家商量,掏点儿电费,拉根线过来,但白天没电,晚上7点后才有电。
果子好吃销路不用担心
11月底,果树上的叶子已经落光了,5000棵树的剪枝工作才刚到尾声,剪短的茬口还是崭新的,地上散落着剪下来的枝条。
“等都剪完了,还要收拾枝条,不然明年开春施肥很麻烦”,刘青说。
刘青正在剪枝。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山里的生活,重复而单调,除了停车买水果的客人之外,很少能见到人,最近的珠窝村,离他们还有五六里地,除了偶尔去村里办事,几乎不和人交往。
“这样挺好,没有人,也就没有是非”,刘青说。
14年离群索居,14年种树种菜,刘青已经喜欢上了现在的生活。
其实,想要出山很方便,果园就在路边,开车就走了,但大多数时候,都是丈夫出门,买化肥,买树苗,采购日用品等,刘青更喜欢呆在山里。
水果的销售也几乎不用操心,路边的小摊就足够了,“山里温差大,水果好吃,过路的人基本上都买完了,有些人每年都来买,甚至一买好几百斤”,刘青说。
果树的活儿很多,从开春到年底,都有活儿干,春节的时候,他们会回家几天,过年走亲戚。
养狗喂鸡种菜不想出去
11月26日下午,还有最后几棵树没剪完,刘青拿着剪刀、手锯慢慢修剪,粗的用锯,细的用剪刀。
最后剪的,是几棵樱桃树,樱桃难栽,管不好就死,刚种的时候,一下子死了50多棵,后来发现,山地上多是沙土,不适合樱桃生长,他们不得不从别处拉土来,给种樱桃的地方换土,重新栽种,这才成活。
除了种树,刘青还种菜、养鸡,养了一条狗。厨房里的炉子上,还熬着狗食,“养鸡容易,生菜叶、粮食都成,但狗要吃熟的,所以要专门给它做”,刘青说。
院子里放着不少玉米棒子。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熬狗食的锅缺了一个口,有一回狗食冻上了,刘青想砸开后再煮,结果连锅边一起砸掉了一块,“好在还能用,也就将就用着了”,她说。
山里苦寒,夏天的时候,晚上还要盖两床被子,冬天更加难熬,但刘青觉得,这里比外面更好,主要操心地里的事情就成,基本上没有其他烦恼。聊天的时候,她总是在笑,她喜欢山里,不喜欢外面,也没想过要出去,“现在比以前好,孩子们大了,家里也没有负担了,在这儿种地,赚点儿够用的钱,就很好了”。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摄影/视频王颖
编辑唐峥校对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