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顺义分区规划获批,实现城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顺义分区规划》提出了“一港、两轴、三带、多点”总体空间格局。
新京报快讯(记者吴婷婷)11月27日,顺义区政府官方网站显示,北京市政府近日正式批复《顺义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分区规划指出,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衡布局和高标准建设,实现城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提出“一港、两轴、三带、多点”总体空间格局
《顺义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简称《顺义分区规划》)指出,从空间上看,顺义位于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之间,将主动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实现与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联动发展,顺义将不断提高对首都功能的承载力、对城市副中心的支撑力、对京津冀区域的辐射力。发挥在北京东北部区域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加强生态城市、田园城市、智慧城市、宜居城市建设,使之成为首都的国门空港城、创新前沿地、宜居示范区。
《顺义分区规划》立足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围绕首都城市空间结构,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促进区域间功能协调发展,提出了“一港、两轴、三带、多点”总体空间格局。
“一港”指的是国际空港新城,“两轴”指的是以轨道交通及城市快速路为骨架的创新创业发展轴和以通顺路为骨架的宜居宜业发展轴,“三带”指的是潮白河生态功能带、温榆河生态带、浅山生态带,“多点”指的是杨镇、赵全营镇、李桥镇、高丽营镇、北务镇、木林镇、龙湾屯镇、大孙各庄镇、张镇、北石槽镇10个位于新城范围外的镇。
高水平建设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
本次规划提出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严格守住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
进一步强化落实北京市减量建设、减量发展的要求,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实行增减挂钩,多拆少占、少建,腾退减量后的用地要更多地用于增加绿色生态空间。实施战略留白和弹性管控,为长远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顺义分区规划》提出,高水平建设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整合提升天竺综合保税区、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关村顺义园等开发区和产业基地的空间资源,积极吸引和承接中心城区科技创新资源,加强与“三大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功能协作、互联互通、要素流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创新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临空经济、产业金融、商务会展、文创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
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
《顺义分区规划》明确,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形成城乡职住用地合理比例,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衡布局和高标准建设,鼓励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兼容复合利用,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实现城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缓解交通拥堵,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战略,营造绿色交通出行环境,提出加强交通需求调控、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加强静态交通秩序管理、鼓励绿色出行等措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深入实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加快潮白河以东区域的发展
针对顺义区潮白河以东、以西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规划提出,以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治理、公共设施建设和重要功能区为依托,带动优质要素向河东地区聚集,加快河东地区发展。选取杨镇作为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疏解的新市镇,辐射带动河东地区发展。
本次规划更加注重深挖顺义的历史资源,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提出构建“一河一山、一道三城”的历史文化保护整体格局,加强城市设计、建筑风貌管控,对各组团空间实施分级分类引导管控,打造疏密有致、城野交融、水城共融的城乡空间。
新京报记者吴婷婷
编辑丁天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