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枫桥经验”完善基层治理(治理者说)
文/徐良平
1963年,毛泽东同志批示推广“枫桥经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56年来,“枫桥经验”这面全国基层治理的旗帜,在发源地浙江诸暨历久弥新、常践常新。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方面,提出“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这对于诸暨而言,是动力也是压力。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矛盾与意见在线下,也在线上,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的要求更高了。为了切实走深走实网上群众路线,我们把全市各类调解组织搬到网上,坚持网上网下双向联动,开展线上立案、视频调解,实现了矛盾化解从“上门”到“上网”;还依托新媒体、运用新模式,创新推出“1963法润”矛盾纠纷预防定期网播平台,用典型案例说法、用通俗语言普法,群众能在线咨询法律问题,直播平台峰值观看量达44万人次。这些探索,让我们找到了治理的新抓手。
治理重心在基层,治理重点在服务。为了解决群众办事不方便的问题,我们全面推进“一证通办一生事”,大刀阔斧“砍”掉了435项烦民扰民的证明材料,凭一张身份证,老百姓就能办理90%以上的涉民事项,基本做到办事不出村。又如,为了化解企业办事手续冗繁的问题,我们全面推进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办理所需材料精简50%,办理环节减少1/3,真正“放”出了活力、“服”出了效率。基层治理是个棘手活,群众满意度是试金石。优服务解难题,促改革强供给,就是要瞄准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努力把服务送到家、抓彻底、做到位。换句话说,只有更多地强调“治理为了人民”的理念,更多地落实“服务就是治理”的要求,才能真正把服务成果转化为治理成效。
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中,既要用好社会力量拓宽治理思路,也要善用市场的办法探索治理新路。这几年,诸暨全面激活社会组织治理能量,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目前全市共有登记在册社会组织645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3328家,平均每4个常住人口中就有1人参加社会组织,真正实现“群众的事大家办、别人的事帮着办”的群众自治新格局。与此同时,针对诸暨流动人口多、出租房消防有隐患的问题,我们对闲置农房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改造、统一出租、统一分配收入,既让沉睡的闲置农房“醒”过来,也让农民和村集体的口袋“鼓”起来;既让外来人员的身心“安”下来,也让城乡环境“优”起来,真正实现了政府放心、村民开心、租户暖心。
诸暨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更要守好这块责任田。实践告诉我们,不管什么时候,“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观不能忘,“一切依靠群众”的方法论不能丢。“枫桥经验”的根扎在基层,“枫桥经验”的路通往群众。根深才能叶茂,路正才能致远。群众路线走得越实,“枫桥经验”的旗帜就越鲜艳,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作者为浙江省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义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