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姨”,一个千夫指的“网红”

日期:11-19
网红

原标题:“梅姨”,一个千夫指的“网红”

“梅姨”是否真的存在?她究竟在哪儿?这个全民通缉的人到底长什么样?种种疑问让人贩子“梅姨”迅速受到全民关注。

文|张靖天

概述

“梅姨”,一个成为舆论焦点的另类“网红”。

尽管法院已在2018年12月对张维平儿童拐卖案一审宣判主犯死刑,这一结果可谓大快人心,但被拐孩子们的下落和涉嫌拐卖9名儿童的中间商“梅姨”至今仍下落不明。

据广州增城警方于2017年发布的公告显示,“梅姨”真实姓名不详,曾用名潘冬梅,现约65岁,身高1.5米。讲粤语,会客家话,平时以说媒、做红娘为生,暗地里倒卖孩子,曾长期在增城、韶关新丰等地区活动,涉嫌多起拐卖案件。警方在这则公告中,还曾贴出一张“梅姨”的模拟画像。

“梅姨”,一个千夫指的“网红”

图:广州市公安局增城警方于2017年公布的“梅姨”画像

11月13日,广州增城区分局通报了人贩子“梅姨”案的最新进展。通报称,近期找回了其中两名被拐儿童,并组织家属认亲。随后,有关人贩子“梅姨”的图片在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如龙卷风一般广泛传播,各地网友共同呼吁寻找“梅姨”下落,再次掀起了声讨人贩子的舆论热潮。

“梅姨”,一个千夫指的“网红”

图:11月13日-19日舆情走势

各地频出“梅姨”现身消息

“梅姨”,一个千夫指的“网红”

“梅姨”,一个千夫指的“网红”

图:微博辟谣及热评截图

随着拐卖儿童案嫌疑人“梅姨”的新画像在网络各渠道中广泛传播,近期在广东佛山和清远、浙江金华兰溪、湖南省郴州市等不少地方都曾传出过疑似“梅姨”的妇女现身的消息,但通过当地警方辨认均确认消息不实并及时予以辟谣。

“梅姨”,一个千夫指的“网红”

图:官方辟谣消息

“梅姨”,一个千夫指的“网红”

图:新京报微博消息

“梅姨”,一个千夫指的“网红”

彩图为假!官方澄清网传画像不实

“梅姨”为何多年未抓获,她是否真的存在?梅姨究竟在哪儿?这个全民通缉的人到底长什么样?种种疑问让人贩子“梅姨”迅速受到全民关注,11月18日,“梅姨”的彩色画像在网络中持续大量传播,#记住梅姨的长相#成为微博热点话题,阅读量达到4亿,超过6万名网友参与讨论。

“梅姨”,一个千夫指的“网红”

“梅姨”的最新画像一经发出,迅速被舆论打上了“彩色版梅姨”“灭霸梅姨”“胖版梅姨”等标签进行广泛传播。

“梅姨”,一个千夫指的“网红”

图:央视官微发布

就在公众对“梅姨”外貌的认知即将固化的时候,公安部官微及时发布辟谣消息表示网络上流传的广东增城被拐9名儿童案件嫌疑人“梅姨”的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梅姨是否存在,长相如何,暂无其他证据印证。警醒大众不信谣,不传谣。

“梅姨”,一个千夫指的“网红”

图:公安部官方微博辟谣信息

“梅姨”,一个千夫指的“网红”

图:@头条新闻辟谣消息

据悉,网络热传的彩色版“梅姨”画像来自于非公安机关权威机构的CCSER儿童失踪预警平台,因此CCSER平台秘书长回应媒体记者时表示,发布这张图片是希望让大家能够关注彩色的“梅姨”画像,有线索及时举报。19日上午,@CCSER儿童失踪预警平台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澄清彩色画像的来源及善意的初衷。

“梅姨”,一个千夫指的“网红”

最新的“梅姨”是今年警方画像专家林宇辉根据一名据说和梅姨同居了两年多老汉的描述所画。彩色版则是林宇辉今年11月初制作的,并发给了被拐儿童家属申军良。尽管第一张“清瘦版”画像来自官方发布,但在申军良寻找“梅姨”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梅姨”身边的人都说那张不像“梅姨”。为了尽快找到人贩子“梅姨”,申军良将“梅姨”的彩色画像(胖版梅姨)发布在了自己的社交网络平台上。

为何大家要寻找“梅姨”

众多网民关注到官方辟谣的消息并参与评论,希望能获得官方认证的真实画像,有网友表示相信官方发布,蓄力再次声讨人贩子。从中可以看出,之所以积极地传播,是出于为抓捕人贩子贡献一些力量的心情。

“梅姨”,一个千夫指的“网红”

但正因如此,官方紧急辟谣的及时性则更加重要,错误的消息形成舆论产生蝴蝶效应后,会出现更多疑似但并非“梅姨”的妇女频繁现身,届时将会扰乱执法人员和公众的视线,加大公安的侦查难度,减缓真正“梅姨”的落网时间。

本次舆论对“梅姨”的消息如此关切,是出于对人贩子的痛恨。新京报评论指出:“对人伦悲剧的共情,是这次大家转发“梅姨”照片背后的动机。尽管这是一个乌龙,但大家对儿童拐卖的痛恨,应该得到理解。”

打击人贩子,需要做哪些努力?

近年来,公安、司法部门为打击“人贩子”已经做出诸多努力。公安部早在2011年就出台规定,全国公安机关实行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强调多部门、多警种联动合成作战,加快刑侦部门立案开展侦查。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医院婴幼儿拐骗行为等具体情形做了规定。同年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打拐办与阿里巴巴共同发起创立了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该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协助快速找回失踪儿童。

同时,越来越多的民间公益力量也在投入这一领域,如公益网络寻人平台、“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博爱童话园”等民间打拐力量,通过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力量帮助家长寻找孩子的线索,给这些被拐卖儿童的家长带去了慰藉和帮助。人大代表张宝艳在今年两会期间,建议加强对收买被拐卖儿童行为的惩处力度,罪起刑点上调至十年以上至死刑,该建议被众人点赞,备受舆论支持。

“梅姨”,一个千夫指的“网红”

新京报18日发布的快评《大家为什么要寻找“梅姨”》,其中从针对儿童拐卖痛点分析称:“找出‘梅姨’不仅是被拐卖儿童家长的心愿,在一定程度上,人贩子‘梅姨’也成为一个吸引人眼球的神秘符号,这个符号犹如一个城市传说,时刻提醒大众要提高防拐意识。”

因此做好监管保护工作尤为重要。商场、公园、车站、超市、游乐场等人流众多的公共场所是孩子走失的高发地带,会给“人贩子”增加更多的拐骗机会,需要家长格外注意加强看管。此外,犯罪分子可利用零食玩具诱骗,送餐快递、放学代接等情况进行作案,需要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进行场景化的防拐骗教育指导。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可通过相似案件的视频、纪录片,进一步了解细思极恐的拐骗手段,更好地提高防范意识,对教育和保护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总结

本次话题的焦点“梅姨”,不仅是一个涉及多起拐卖儿童的人贩子,同时还映射出众多拐卖儿童的罪犯和灭绝人性的现象。本事件能够受到全民瞩目和传播,正是大众关注儿童保护的有力体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有了人脸识别、指纹、大数据等智慧警务高科技手段加持,启动网络舆论场的全民监督功能,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付出一点力量,通过执法机构和网民大众联动,相信一定能够让罪大恶极的“梅姨”们再无藏身之地。

□张靖天(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范娜娜校对:危卓

黄之锋申请离港被香港高院拒绝:潜逃风险高 5G在北京用于哪些场景?我们和市经信局总工程师聊了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