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产水稻污染严重?科学家用事实辟谣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多年来,杂交水稻不断创造的高产纪录,成为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然而,在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稻田的甲烷排放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卫建介绍,“稻田是温室气体甲烷的最大排放源。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及国际论坛中,我国水稻生产的甲烷排放问题一直在争议中备受关注。”
不过,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的一项研究,证明了近50年来我国水稻品种改良与稻作技术创新在促进粮食增产的同时,也为碳减排作出了重大贡献,纠正了世界对我国现代稻作高产高碳排放的错误认识。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环境研究快报》上。
张卫建介绍,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的大样本品种比较、田间定位监测、区域调研和历史数据挖掘,综合评价了近50年来我国品种更新、栽培创新和稻作制调整等对水稻产量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研究发现,通过稻作北移、高产品种和控水增氧耕作等创新,在实现水稻单产提高130%情况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下降约70%,其中甲烷减排尤为显著。该成果不仅在国际上给我国水稻产业正名,而且为全球高产低碳稻作创新指明了方向,可为世界作物生产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
编辑穆祥桐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