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务院参事刘志仁:雄安生态修复任务艰巨,土壤修复是第一位
经济观察网记者董瑞强11月16日下午,国务院参事、农业部研究员刘志仁在雄安新区节能环保产业企业发展座谈会上表示,雄安在整个生态方面的负债还是很重的,土壤和水的污染尤其严重。从农业角度来看,现在雄安的生态修复任务很艰巨,土壤修复现在是第一位的。
他介绍,雄安是中国小麦主产区,在上世纪80、90年代,一亩地四五百斤就算高产了,现在八九百斤也不算高产。所以为追求高产,不停抽水浇灌,不停下化肥、打农药,地下水位下降,同时还导致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上世纪70年代,我到石家庄附近农村去调研,挖一二十米就能见到水,现在挖一两百米见不着水的情况有的是,恐怕雄安也存在这个情况。”刘志仁说。
首家入驻雄安新区的环保上市公司
刘志仁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科融环境作为国家环保产业的骨干企业,进入雄安首先应考虑怎样起到引领作用,在生态修复上发挥自身优势,搞好生态环境治理。
科融环境(300152.SZ)是入驻雄安新区的第一家国内环保上市公司,全称雄安科融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新型综合性环保节能服务商。其前身徐州燃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其核心业务主要集中在节能燃烧、污水处理和垃圾焚烧发电三大领域,采用EPC和BOT等经营模式;节能燃烧业务在全国发展最早,目前仍处于领先地位,占据全国燃烧器市场的60%以上。据悉,科融环境战略上在积极布局氢能产业。
财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科融环境营业总收入3.3亿,同比增长2.4%;实现归母净利润9219.4万,上年同期为-2.6亿元,同比扭亏为赢;每股收益为0.13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22.7%,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7.7%,同比提高112.6个百分点。
此次座谈会前,与会专家调研走访了科融环境等雄安节能环保企业,了解企业存在的现实性问题。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环保产业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环保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以及发展、管理上的问题。
在刘志仁看来,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生态环保产业,但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一是特别多,二是竞争特别激烈,三是赚钱特别难,很不容易,有亏损的很多。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怎样把环保这个重要的牌打好,发挥好政府和企业的作用太重要了。他说,国家出台环保的相关政策已经不少了,但在地方和企业的落地率太低了。预计未来国家对环保企业特别是民营环保企业的支持力度还会更大。
“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环保企业,特别是有作为的环保企业能进到雄安新区,齐心合力,走出一条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刘志仁表示,中央对雄安新区的发展,政策界定已很清楚了,现在谁也没有胆子像过去那样大张旗鼓地搞污染,但如何真正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实际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要有一些“拳头产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说,我们在某个阶段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低效率与粗放式的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有一些历史欠账,尽管我们一直在说“谁污染、谁治理”,但一路走来,发现还是比较困难的。
侯立安认为,雄安新区应该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他说,“白洋淀无论从水量还是水质上要完全符合新区建设标准,可能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必须在建设过程中把水保护好,不能再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这也给环保企业提供了一个实现产值增长和企业发展的商机。
侯立安对记者表示,环保企业先期进入雄安,要立足雄安,走向世界。自身要有这个雄心、决心和能力。但企业进来,也并不等于就能做好雄安的事,这要求产品质量、技术符合雄安的发展。所以就需要企业有战略眼光,培养高端人才,形成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要有一些“拳头产品”,这样才能不被社会发展所淘汰。
百度数据显示,与2017年4月份相比,“雄安”搜索指数暴涨近700%。官方数据显示,近一年来,进出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游客、市民已经超过270万人次。
科融环境负责人在此次座谈会上表示,未来公司业务经营发展战略重心将以雄安新区为中心点,围绕新区环保需求,把公司传统业务产品上的优势和新兴能源开发上的研究逐步应用到环保项目中。希望各界能关心和帮助民营上市公司,引导企业打造高质量发展形态,实现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社会,贡献国家的目标。
按照中央要求,雄安要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其中对白洋淀水系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正是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在与会专家看来,这直接影响着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科融环境负责人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说,截至目前,我们已联合中标雄安新区白洋淀农村污水、垃圾、厕所等环境问题一体化综合系统治理先行项目,已获得该项目的特许经营权。
责任编辑: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