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专家学者聚首深圳学术年会进行交流

日期:11-14
深圳社会科学

原标题:多名专家学者聚首深圳学术年会进行交流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一届深圳学术年会的学术交流环节,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不同主题的分享,他们围绕城市发展、文化创新、学术进步等话题展开了论述,为现场奉上了一场火花四射的思想盛宴。

城镇化要避免陷入“拉美模式”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梳理了中国40年来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以及对房地产的影响。他指出,中国在40年里有6亿城市人口的增量,从统计数据来看,未来10年,城镇人口有可能再增2亿。

他指出,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过程中,中国需要注意的是城镇化的模式。目前,世界上的城镇化模式各不相同,例如“拉美模式”是人口涌入城市,但没有被城市所吸纳,产生了大量的贫民窟,造成社会撕裂现象;而“欧美模式”则是人口涌入城市后被城市所吸纳,能够成为内驱动力推动城市的发展。因此,如何避免“拉美模式”,是中国城镇化今后应注意的问题。

创新文化是推动深圳发展的不竭动力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人文中心教授李凤亮说,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文化为改革开放提供观念的支撑,提供产业支撑以及创新的氛围。文化创新是深圳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创新文化更是持续推动深圳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会上,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郭世佑则围绕深圳城市的迅速发展以及文化投入进行了阐述。

深圳社科院原院长、教授彭立勋指出,深圳社科事业就是在40年历史巨变和探索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始终紧密结合深圳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面向时代提出的新课题,研究重要的现实理论问题。从新实践中研究理论、创新理论,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深圳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人文支撑。

创办《深圳社会科学》体现城市文化自觉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导、长江学者任剑涛分享了他对《深圳社会科学》杂志的期望。他说,这一杂志的创办,不仅体现了城市的文化自觉,也是这座城市要自觉提升自己城市精神生活品质的标志。《深圳社会科学》体现出深圳作为一座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的城市,已经在文化自觉的雄厚基础之上,通过对这座城市、以及这座城市所折射的国家命运和人类命运作出深刻的精神反思。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冯达文认为,当前人们面临着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人类自身也在不断地改变。面对时代的变革,深圳在科技发展走在前列,而人文的发展如何与之相呼应,来共同携手解决人类与世界的问题,这是深圳人文学界需要努力的方向。

中国移动汪恒江:明天将发布47款5G终端,为全球最多 澳优乳业前三季调整后净利增逾六成,自有品牌奶粉高增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