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京车评丨全球电动化“觉醒”,国内新能源当“思危”
中汽协11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万辆和7.5万辆,同比分别下滑35.4%和45.6%;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8.3万辆和94.7万辆,增速分别回落至11.7%和10.2%。
实际上,随着实施2019年新能源补贴政策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下滑,中汽协预测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或现首次负增长。而受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的影响,包括动力电池、材料、设备在内的上游产业链已明显承压,第三季度近五成相关上市公司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坦率而言,虽然当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仍有优势,但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补贴退坡影响远超预期,让整个新能源产业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出现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当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秋风萧瑟”,而欧洲此时对电动化“热情四溢”。以大众汽车为代表的欧洲车企开始电动化转型,大众宣布2025年将生产超过100万辆电动车,2028年全球销售约2200万辆;国家政策层面也在给予支持,ID.3下线仪式上德国总理默克尔亲临现场,提出将投入35亿欧元扩建公共充电桩,政府同时将补贴政策延续5年并升级加码,单辆电动车将最高可获得6000欧元补贴,较此前大幅度提升50%。
不仅仅是欧洲,美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也在电动化转型。美国正在酝酿4540亿美元新能源补贴政策,印度政府正谋划自下而上的电动化战略。此消彼长之间,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沉闷更为凸显。
随着全球电动化“觉醒”,我国过去10年建立起来的先发优势和窗口期或将被快速缩减。找到正确的方向保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已刻不容缓。非常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政策层面的全方位支持。包括陈清泰在内的多位专家都认为汽车动力技术变革,国家都是第一推动力。
因此,面对补贴退坡带来的市场波动,应继续坚定电动化道路不动摇;此外,协调好政策延续,做好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有效调控,有保有压,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
在供给侧,进一步通过政府与企业协力,坚定信念、凝心聚力,推动行业转型突破。在需求侧,可以延续免税政策,引导正向需求,政府还可在路权、高速路桥收费、停车位及停车费等多方面制定新能源汽车差异化政策,从而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汽车产业正迎来百年未有的巨大变革,过去十年,中国的电动化领跑全球。眼下,船至中游,水湍浪急,百舸争流,唯有排除掣肘,全盘规划,才能奋楫者先,应警惕已然取得的先发优势丢失。
□新京报汽车评论员王琳琳
编辑张冰李文娣校对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