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话题|你有没有想过,和姐妹们一起“抱团养老”?
当下,“抱团养老”正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15位老人北京平谷租了两栋别墅“抱团养老”;“7个闺蜜凑400万同居养老”;台湾地区12位老友共同集资建老年公寓,打算60岁时抱团养老;去年底,日本NHK电视台播出了一部7位单身老太太组团养老的纪录片。
▲位于房山长阳的北京随园养老中心,整体规划7栋楼,700余张床位,是北京市场上少有的大体量政企合作类养老项目。
而在北京,也有这样四位“80后”老奶奶,他们曾经是同事、朋友,现在是好闺蜜,他们的友情长达四五十年。今年,他们共同来到了位于北京房山的一处养老社区-随园,共同生活,抱团养老。
其中一位杨奶奶说,“年轻时我们在一起,老的时候还能在一起,非常高兴;这里不仅有老朋友,还能认识新朋友。”
▲晚饭后,"姐妹们"一起在随园里下棋聊天。
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7%,已经超过2.5亿,也就是说,我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
如何养老?正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人民日报》评价说,老老相依,说到底还是为了寻找一份精神上的寄托。这的确折射出当下老年人在养老精神层面的真实需求。
对于老人来说,既要解决精神上的孤独与寂寞,又需要专业的护理乃至医疗资源的有备无患,特别是对于失去部分自理能力的老人来说,身体条件有限,行动不便,如何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帮助他们解决精神上的孤寂?如何让他们的养老更有尊严更有温暖?
“抱团养老”
11月8日上午,在位于房山长阳的北京随园养老中心,记者见到了上述四位老人,他们均为“80后”,头发虽然已经花白,但能看出来他们精神状态非常好,其中杨奶奶81岁,宋奶奶83岁,严奶奶85岁,刘奶奶89岁。
▲杨奶奶81岁,宋奶奶83岁,严奶奶85岁,刘奶奶89岁,他们的友情长达四五十年,他们共同来到北京随园养老中心养老。
据年龄最小的杨奶奶介绍,他们四位老朋友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认识了,曾在北京某疗养院共事,最早认识时间超过50年,短的也超过40年。
谈起这段共同养老的经历,既有巧合与默契,又有老友间的相互扶持。
从安全考虑,今年年中,独居的杨奶奶决定来到养老社区生活。忽然要改变以前的生活方式,这对于杨奶奶来说,短时间内心理上难以承受,“我6月份定下了随园的房子,纠结了三个月,进行各种思想斗争,到底要不要来。”杨奶奶情不自禁的流下乐眼泪,“悲观的讲,总觉得这是人生的最后一段。”
▲随园园区里有自己的"电影院",配芝华士沙发,而且专门播放适合适合老年人看的影片,比外面的电影院还要舒服。
而一次与严奶奶的通话彻底打消了杨奶奶的顾虑,“当我把去养老社区的决定电话告诉严奶奶时,她说她也预订了随园的房间,不谋而合啊。”杨奶奶高兴的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这个巧合同时也让严奶奶得到解脱。严奶奶在来随园前的半年,腿脚不好,需要双拐或者是轮椅辅助走路,很少下楼与外出,“心情非常不好,跟外界基本没有任何交流。”严奶奶说,孩子们也很着急,商量后还是决定让我来养老院,“随园是我们看的第二处养老社区,看过后马上就决定来了,第一眼觉得这环境好、设施先进,很舒服。”
但是严奶奶同样面临着心理门槛,“来之前,心理纠结,掉眼泪。”严奶奶说,本来是想着电话问问杨奶奶,也把她介绍过来,做个伴,没想到她也定了随园的房子,“心情大不一样,哎呦,当时整个人就解脱了,不纠结了。”
而通过严奶奶介绍,宋奶奶和刘奶奶也入住进了随园。
“我们这些老朋友以前一起工作、一起住,现在老了还能住在一起,感觉非常好。”严奶奶说,来了后感觉更好,第一天晚上睡得非常好。我就跟儿子说,看起来,我跟随园有缘分,随园随园,就是缘分,可能就该在这养老。
“活自己”
这四位老人口中所说的随园,正是万科北方区域目前打造的最大养老项目。据了解,这个项目依托社区,建立邻里型养老模式,通过丰富的活动,倡导老人积极社交,结识亲密的伙伴、过上快乐的生活。与些同时,万科将医、养结合,为老人的身体健康提供基础医疗保障。
据悉,北京随园养老中心整体规划7栋楼,700余张床位,是北京市场上少有的大体量政企合作类养老项目。项目采用“邻里式主动社交+全方位健康照护”的照料模式,为更多长者带来有温度、有体面、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为了满足全龄长者的娱乐需求和日常社交需求,北京随园养老中心公共空间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设置了阅读视听、棋牌运动、书画音律、舞蹈瑜伽、茶饮水吧、休闲会客、阳光私宴等20余个功能空间。
积极地参与随园的各位文娱活动,已然成为了老人们的日常生活,11月8日上午9时左右,记者在舞台区就看到这一幕,超过50位老人,在专业社工的带领下,认真地做早操。而记者在准备采访上述四位老人时,刘奶奶正准备做手工,杨奶奶刚打完门球。
杨奶奶说,白天随园的活动很多,书法、绘画、唱歌,做手工等等,很充实,晚上睡得也好,“在这里什么事情都不想,家里的事情,孩子的事情,就想自己一天怎么活好,吃好,玩好,活自己。”在杨奶奶看来,随园很温暖,比想象中的好的多,“很爱这个地方,我已经拿这当家了。”
四位老奶奶的闺蜜情也在随园内广为传播,为此,北京随园养老中心的工作人员在11月4号为他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老友会”,将这四位老人20多位共同好友请到了随园,共叙老友情。
“老友会”是随园最近推出的一款明星产品,面向全北京的70岁以上的长辈,为他们专程搭建了一个与老友同聚的温馨空间,不仅有定制的健康营养桌餐、更有会为老朋友定制老照片影集,想念不如相见,让更多好朋友、老同窗、老同事们重聚随园,共同追溯曾经在一起的美好芳华。
正如严奶奶感慨的那样,“这么多老朋友,很多年都没见面了,如今都这么大岁数了,随园给我们制造了一个见面的机会,非常难得,非常及时,非常好。”
“生命在于运动”
不同于养老机构的被动式照料,在北京随园养老中心,更多的是要发挥老人的自主性,鼓励他们走出房间、走到邻里中去,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结交更多朋友。
为了能够调动老人的积极性,北京随园养老中心推出创新工具——幸福银行,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积分系统,但核心内容是促成中老人的社群文化,参加活动、举办派对,均可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商品、福利甚至是免费的居住权。
据介绍,在北京随园养老中心,每位老人都会得到一本幸福账户,里面详细介绍了“幸福银行”的使用规则。在积极参与康复运动、社团、社交活动的时候,他们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金,并存储进“幸福银行”,通过支取这些奖励金可以进而换取对等的福利内容。
76岁的梁奶奶在随园内可谓明星人物,每一场活动基本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唱歌、跳舞、绘画、门球、手工等等,因此她也是幸福积分排行榜上第一、第二名的常客,“上个月去了躺医院检查身体,少拿了积分,位居第二名。”梁奶奶遗憾的说。
▲76岁的梁奶奶在随园内可谓明星人物,每一场活动基本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也是幸福积分排行榜上第一、第二名的常客。
不过,在梁奶奶看来,积分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逼迫”自己动起来,生命在于运动。
“幸福银行”的背后,是通过激励手段,调动老人的积极性,唤醒他们内心的乐观、幸福因子,消除因为变老、疾病等造成的悲观、消极、孤寂心态。北京万科养老合伙人张银说:“除了基本的生活服务,长者其实更需要心理上的持续关注。”
“幸福银行”不仅是针对随园内的老人,北京万科养老还将这一模式扩展至了所有为随园注入活力的老人。为随园表演节目的长者合唱团,参与授课讲座的老年志愿者都可以通过与随园老人的社交互动获得“幸福银行”的积分奖励,并选择适合他们的服务或产品进行兑换。
新京报记者段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