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书写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
《恶童日记》写的是战争中一对双胞胎男孩的生存经验,但其中展现出的人性中怪异、扭曲的部分,却并不仅仅存在于战争中,一场政治事件、不公、长期的贫困和饥饿都足以扭曲人性,而书写战争,一是可以反思、避免战争,二是更完整地了解人。
今天要为你推荐的,是匈牙利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的《恶童日记》。
战争对人类意味着什么,是作家们长久以来的书写主题。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战争中展现出的人性的残酷和扭曲,并不仅仅暴露在战争环境中,一场政治事件、长久的饥饿和贫困都足以扭曲人性,只不过战争将其阴暗面无限放大,因此更容易被窥探。书写战争,一方面是了解战争、避免战争的必要,而另一方面,也是更完整地理解“人”的必要。
雅歌塔的《恶童日记》初版于1986年,那时雅歌塔已经离开自己的祖国三十年。雅歌塔经历过二战和1956年匈牙利暴动,就是在这一年,雅歌塔随丈夫避难到瑞士。经过长时间的沉淀,雅歌塔写出处女作《恶童日记》,来回顾自己处于战争阴影中的童年。她在采访中也曾说:“(这本书)不能说是虚构……我写的是我自己的真实童年。”
本期书目
《恶童日记》(匈牙利)雅歌塔·克里斯多夫著,简伊玲译,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版
《恶童日记》的主人公是一对双胞胎男孩,来自大城市。可以推测,他们曾经的生活相当安逸,穿着“白衬衫和光亮亮的皮鞋”,但书一开篇,他们就因战争被母亲送到了边境小镇上的外婆家里,由此开始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
关于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书中描写双胞胎写日记的地方给出了说明,雅歌塔是这样写的:
“一切须属真实。我们所描述的是我们所看见的人、事,所听到、所做过的事。……表达情绪的字眼太含糊不清,所以最好避免使用这样的字,而尽量去做事物、人物、自我的描写,也就是忠实地描绘事实。”
雅歌塔正是这样写《恶童日记》的。书中的文字毫无感情,冷酷的文字应对着冷酷的战争现实,应对着在战争中双胞胎所处的生存环境,以及他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得冰冷无情的人性变化。
双胞胎男孩非常聪明,很快适应了生活。外婆被大家称为“老巫婆”,对自己的外孙不是咒骂就是毒打,因此双胞胎男孩开始进行各种练习。书中相关的章节小标题带有明显的卡夫卡风格,如“练习忍受皮肉之痛”“练习心灵之痛”“练习残酷”,而且内容上也极为荒诞,像战争一样荒诞。
练习忍受皮肉之痛时,双胞胎男孩从“互打对方耳光”练起,然后是互相殴打,目的是“让自己更强壮而能够不掉一滴眼泪地忍受这番折磨”。
“练习心灵之痛”则是两人互相咒骂,还上街让别人羞辱自己。他们努力忘记母亲曾经的话语,那些“亲爱的!我的爱!我的宝贝!”,他们知道,如果想要活下来,心灵只有麻木。
“练习残酷”更让人惊惧,尤其是对孩子来说。他们先是割开一只母鸡的喉咙,又杀死鸡鸭兔,剖开青蛙的肚子。
在特殊的生存环境中,这些练习可以说是“恶”的,但这些“恶”无疑是他们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保障。
除了各种练习,他们还学会偷窃,抓住神父猥亵女孩的把柄后勒索神父。他们不相信祈祷,神父问他们:“你们遵守十诫吗?”他们说:“不,我们不遵守十诫,也不会有人遵守的。上面写着‘你不可杀人’,结果所有人都在杀人。”
双胞胎男孩没有信仰,练习了残酷,因此活了下去。这就是战争对他们的教育,也是战争对人性的揭露和摧残。
当国家战败,外国的军队和坦克开进边界,组建了新的政府后,很多人选择逃亡,这时候,他们的母亲再次出现。母亲已经和一名外国军官生下女儿,她想接走自己的儿子,可双胞胎男孩不想走。母亲站在院子里苦苦哀求着,就在这时,一颗炮弹击中了院子,也击中了母亲和她怀里的女婴儿。接下来书中是这样写的:“我们看着妈妈,她的内脏全露出来了,她全身都是红红的,那个娃娃也是。”而当别人问:“发生了什么事吗?”,他们冰冷地说:“对,一颗炸弹把院子炸出了一个大洞。”残酷练习起到了效果,他们可以直视母亲在眼前被炸死而无动于衷。
更让人震惊的情节出现在结尾,那个时候外婆也即将去世。父亲,那个战地记者来到外婆家找妻子,得知妻子死后,他决定偷越边境。双胞胎仔细地帮父亲制定计划,而当父亲攀爬铁丝网被炸死的时候,他们说:“是的,有一个方法可以通过边界,就是叫某个人走在前面。”当自己的父亲为自己清除掉威胁,双胞胎中的一个“踏过爸爸毫无生气的身体”,逃到了另一个国家。
作者:张进
编辑: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