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三角“朋友圈”又双叒叕扩容了,最强城市群呼之欲出?
对长三角来说,拥有三省一市的庞大腹地,如果能够更彻底地互联互通,未来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文|熊志
长三角“朋友圈”再次扩容。
日前,在安徽芜湖举行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宣布,蚌埠、黄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阳7个安徽城市,正式被吸纳成为城市经济协调会新成员。
这意味着安徽所有城市全面“入长”,同时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完全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41个城市。长三角一体化,迈出新的一步。
五次扩容,长三角深度一体化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是地级以上城市自发组成的合作组织,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至今已经有27年历史了,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作用显著。
在一体化合作早期,该组织只有15个城市,包括上海,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常州、扬州、泰州、镇江,浙江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安徽没有城市列席。
包括本次增员在内,经过五次扩容之后,它终于覆盖到了三省一市的全域范围。整个扩容的进程,尤其是和上海不接壤的安徽,各城市逐渐被吸纳进来,足以说明长三角内部的互联互通和开放程度,在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是自发组织,此次增员之后,有声音认为长三角城市群进一步扩大,其实是一种误解,至少目前,更严谨的说法是长三角“朋友圈”扩容。
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前,长三角城市群已经获批成为国家级城市群,而按照2016年获批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的范围涵盖26城,总和人口1.5亿左右,GDP总量接近18万亿。像此次加入的蚌埠等城市,都不在范围之内。
当然这并不妨碍长三角一体化广度的拓展。城市群固然有严格的边界,但一体化过程中,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市场要素,往往会寻求更广阔的流通范围。所以即便在讨论长三角城市群时,通常默认是26城,但实际上地方之间的融合,早就溢出了这个界限。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不断地吸收新成员,也是因为,相对于长三角的未来发展来说,如果将一体化的范围,严格限制在长三角城市群26城,那么其天花板其实相当有限。只有不断打通行政边界,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城市间的协作才能创造更大的可能。
▲长三角
打破边界,长三角的互联互通
长三角一体化一直都走在全国前列,比如上海11号线是全国首条跨省地铁线,一直延伸到苏州昆山。昆山长期坐稳百强县榜首,正是靠着为上海做经济配套,承接外溢产业。
今年年初,发改委下发《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成为首个都市圈发展的指导意见;时隔不久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之外,还提到要深入推进城市群发展。
无论是都市圈战略,还是城市群战略,都是一体化的推进路径,它意味着城市化发展到了新的阶段,打破城乡界限之后,亟待打破城市间的界限。这种发展思路,也是借鉴了长三角等地的成功经验。
比如从区域分工的角度讲,一体化避免了城市定位的同质化,不同地区可以错位发展,协同分工。上海的金融业、服务业,苏州的制造业,杭州的互联网,或者研发在沪、生产在外的分工模型,城市之间采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整个长三角的蛋糕,才做到了如此巨大。
具体到每座城市来说,协同分工之后,比较优势才能发挥到最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上海新机场,尽管官方否认有上海第三机场,但今年7月,南通新机场列入长三角一体化规划,也就是说它将扮演事实上的上海第三机场角色,分担上海航空枢纽部分职能。
对上海来说,这种模式克服了有限的城市空间,无法承载不断增长的人流、物流的局面;对南通来说,纳入上海的航空枢纽版图,会为它带来不少流量,交通通达度的提升,也能提高城市的能级。
对长三角的市民来说,“朋友圈”不断扩大,一体化覆盖到三省一市41城,同样会带来各种好处。
去年年底,上海、杭州、宁波的地铁二维码,就实现了互联互通。未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打通,职住分离的跨城通勤更方便。另一方面,一体化伴随的跨城跨省的医保结算,教育资源共享共通,都可以为人口的自由流动提供更大的便利。
▲粤港澳大湾区
长三角VS粤港澳,谁是最强城市群?
长三角“朋友圈”扩大后,很容易让人想到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比。不过如前所述,大湾区的范围包括港澳以及广深在内的珠三角9市,如果严格按照城市群对标,长三角“朋友圈”扩不扩容对它并没有影响。
以26城来计算,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的GDP接近18万亿元,人口1.5亿左右;而大湾区11城的GDP为10万亿出头,人口7000万左右。只看宏观数据,范围更广的长三角城市群自然要更胜一筹,大湾区的体量,大体和长三角城市群下的上海都市圈差不多。
而且长三角城市群的层级结构,其实更加合理,核心是上海,还有杭州、南京、苏州等头部二线城市,在它们之外,还有无锡、宁波、常州等。相对来说,大湾区虽然是多中心,但是在港澳和广深之外,二级城市的整体实力,还是要弱很多。
另外长三角相对于大湾区,另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天花板更高,一体化可以辐射到三省一市全域范围,但大湾区中广东的珠三角9市之外,粤北等地区仍然有大量的贫困地带,和富裕的珠三角形成了鲜明对比。
所以放眼全国,在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英国中南部城市群之外,外界普遍认为,长三角城市群是目前最有实力冲击世界第六大的城市群。
当然无论是整体发展水平,还是一体化程度,和世界五大顶级城市群相比,长三角都还有一定差距。它不仅GDP总量最低,人均GDP只有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和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的五分之一左右,地均GDP更是只有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十分之一。
即便和粤港澳大湾区相比,长三角城市群在体制机制上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要知道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的前提下,融合到了现在的程度。所以对长三角来说,拥有三省一市的庞大腹地,如果能够更彻底地互联互通,未来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熊志(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