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人民观点)
——让我们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③
本报评论部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正是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我们的制度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活力,我们的治理才能实现自我革新的优化
人民当家作主,贯穿国家治理各个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来到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律草案意见建议征询会正在进行。“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话语,道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这样做起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才能具有深厚基础,也才能凝聚起强大力量。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重大项目该不该上马,民生政策该如何设计,发展与环保怎样统筹……现在,各地在推动重大决策时,通过民主恳谈、民主协商等多种形式倾听群众意见、汇集各方智慧。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当家作主,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事实充分证明,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我国国家制度深深根植于人民之中,说到底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贯穿于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为人民”是不变的价值追求,“人民性”是永恒的价值底色,目的就是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回望历史、环顾世界,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在思想上明确要求、在实践中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的很多制度创新,都是来自群众首创。“枫桥经验”形成独特的矛盾调解机制,小岗村的“红手印”按出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广东蛇口“杀出一条血路来”推开经济特区制度的大门……正是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不断激发蕴藏于人民的无穷力量,我们的制度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活力,我们的治理才能实现自我革新的优化。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全会对此作出部署,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我们就能汇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张义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