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民领袖:进博会让我感到振奋 我们准备好了

日期:11-10
大豆农产品

原标题:美国农民领袖:进博会让我感到振奋,我们准备好了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10日在位于上海的国家会展中心举行,在众多参展厂商中,一家来自美国的参展者——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格外引人关注。这是他们连续第二届参加进博会,除了协会历史的展示,他们还带来了展示“美国大豆可持续保障体系”和“池塘水循环养殖技术”的模型。

农产品贸易一直以来都是中美在贸易谈判中的焦点,中国也是美国大豆的第一大进口国,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美国农产品是否依然青睐中国市场?中美“贸易战”,美国农民怎么看,他们的选票是否影响局势?美国大豆产业是如何从零开始,把中国打造成“第一买家”,在这背后是中国农业产业怎样的巨变?

观察者网在进博会期间专访了参会的美国大豆产业代表团: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张晓平先生,美国农民领袖、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海思铎先生(John Heisdorffer)和美国大豆产业基金会代表柏家国(Jacob Parker)先生。

美国农民领袖:进博会让我感到振奋 我们准备好了

观察者网在进博会期间采访了美国大豆产业代表团一行

观察者网在进博会期间采访了美国大豆产业代表团一行

[采访/观察者网戴苏越]

观察者网:首先想请各位谈一谈对于第二届进博会的整体印象,美国大豆产业代表团第二次参加进博会和第一次在筹备和参展方面有哪些不同?

海思铎:我曾经四次到访上海,不过这是我第一次来进博会。进博会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壮丽宽广的场馆,其次是精心设计的展会。我非常喜欢进博会把所有农产品放在集中的一个区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专门为农业企业而来的人不用为了看不同的东西而跑来跑去。

张晓平:在整个进口市场中,农产品是非常重要的门类,而农产品当中大豆又是非常重要的,很高兴在这次进博会所有农产品展位中我们美国大豆是“独一份儿”——唯一和大豆直接相关的参展商。

这次我们参与的程度和上一次稍微有些不一样,去年因为我们参加了开幕式,而且是第一次办,程序比较复杂,涉及很多部门的沟通协调,我们到最后一刻才知道到底我们第二天怎么个走法,所以显得有些忙乱。今年就从容许多,不确定的东西也少了许多,总体让人感觉还是比较井井有条,不过今年没能参加开幕式是个遗憾。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在进博会上的展位(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在进博会上的展位(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在大众的印象中,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美国是一个工业强国,中美贸易摩擦让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中国是美国农产品,尤其是美国大豆最大的出口市场。在美国农业产业开始进入中国以来的几十年,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面在中国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张晓平:美国大豆产业是1982年开始进入中国的,进入中国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分析中国的市场,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我们认为应该抓住中国改革开放这根主线为中国的农牧行业做一些工作,具体来说,1982年到中国来之后,我们的工作就是教中国的农民怎么样更好的去养猪,更好地去养鸡,更好地去养鱼,更好地用大豆做成饲料提高动物生产的效率。

以养猪为例,中国人养猪有几千年的历史,但80年代以前,中国都是没有饲料工业的,那时候中国人养猪都是割猪草或者用泔水,我们看到当时中国丰富的饲料原料,比如说玉米、大豆,可以支持饲料工业,于是我们就推出了“玉米豆粕型动物饲料”,取代原来的猪草和泔水,让动物的生产更加科学化,猪每天所需的营养就够,所以它的生长就快,而且更健康。不仅如此,工业饲料相比原传统喂养方式营养更加精准,更加适合动物的不同的生长阶段。有了饲料工业,养猪业从一家一户的小型的散养就逐渐过渡到规模化养殖。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改善,对一些优质食品的需求,比如肉禽蛋奶植物油得到了满足,我们也就彻底告别了以前计划经济时候的那种凭票供应的时代。

80年代美国大豆协会在中国的饲料推广活动(图片来源:美国大豆出口协会)

80年代美国大豆协会在中国的饲料推广活动(图片来源:美国大豆出口协会)

后来根据中国市场的发展,我们适时地推出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说我们推出的无鱼粉饲料配方,用植物蛋白取代动物蛋白饲料,降低动物的健康风险;还有在饲料生产行业推广去皮大豆的加工,提高蛋白质的生产效率等等,在中国的养殖业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当中,我们免费转让了很多这方面的技术。

再比如说养鱼,这次我们在进博会上展示的池塘水循环养殖技术就是其中的典型。我们传统的渔业养殖,是把鱼饲料倒进水里,鱼吃多少我们看不见,鱼的密度大了还容易导致水的富营养化,水质变差,每年冬天还要去“掏塘”。而我们现在在中国推广的是用“跑道”养鱼,这个技术2010年在美国的大学里研发出来,2013年我们大豆出口协会就引进中国,在苏州搞了第一个实验农场。在这个技术中,水塘里的水是24小时循环,不断加氧,自动测容氧,测容氮,自动投料,中控室监控,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也让鱼生活在非常干净的水体中,不容易得病。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在进博会上的模型展示(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在进博会上的模型展示(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筑梦十载 共创未来” 青海·高原青年创客故事分享会在西宁举行 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建设 我省在六个民族自治州启动“优质气象服务进寺庙”活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