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二十个记者节到来,他们这样庆祝
文/金羊网记者谭铮
图/金羊网记者周巍
如何做一名好记者,好编辑,做出好的新闻报道?一直在路上的一线采编人员总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11月7日,在第二十个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广东省新闻界庆祝第二十个记者节暨“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会在广州举行。会上,一线采编人员代表结合自己的采编经历分享了从业以来的感受。当天还表彰通报2018年度南方网张由琼等多名省内新闻工作者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327件新闻作品获年度广东新闻奖,羊城晚报胡军等10人获金梭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林爱珺获金钟奖。
羊城晚报社社长刘海陵致辞。
把好新闻舆论关,永远不要有侥幸心理
获得广东省第十三届新闻金梭奖的胡军,是羊城晚报的一名要闻编辑。在分享自己的从业经历时,胡军表示,作为一名要闻编辑,把好新闻舆论关,是一名新闻人的使命。随着媒体行业的变化,胡军也经历了从要闻编辑到全媒体中心执行主任等不同岗位,业务范围也拓展到策划层面。在这个过程中,他深深地体会到,“把好新闻舆论关,不仅不能出错,还要出彩”。
胡军表示,做好策划,除了要精准掌握政策外,还要有媒体融合思维。“这当中依然要把握好新闻舆论关,对编辑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他说:“作为要闻编辑,无论是编传统的纸媒还是编新媒体,要坚持有所变,有所不变。”他认为,身为一名要闻编辑,永远不要有侥幸心理,万事最怕“认真”二字。
羊城晚报编辑胡军发言。
重大题材报道,抓住高度、广度和温度
中国新闻奖获奖代表、南方日报的记者袁佩如则分享了她在面对重大题材报道时的经验。她介绍到,围绕港珠澳大桥通车这一重大题材,今年她作为主创之一的《大桥飞跨中国飞越》的通讯获得了中国新闻奖。
面对重大题材报道,袁佩如提到要抓住高度、广度和温度。“从超级工程思考国际湾区,从大桥飞跨看向中国飞越。”袁佩如说:“以小见大,有点及面,展现中国恢弘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
袁佩如认为,“多年磨剑练就重大报道的广度。”她说:“重大题材报道往往具有较长的时间跨度,作为接力棒的年轻记者应虚心讨教前辈、珍惜历史素材,能让报道有宽广度和历史感。”
在现场,广东省新闻战线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优秀演讲人、羊城晚报记者甘韵仪从“一个萝卜的故事”讲起,分享了她作为一名年轻记者如何发现这个新闻线索,通过新闻报道,推进萝卜进入高校校园,帮助受灾农民解决困难的经历。
羊城晚报记者甘韵仪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