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能“用脸测风速”的空军大校
近日播出的央视《开讲啦》节目中,空降兵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振波现场演示了“用脸测风速”,他站在原地不借助工具,用脸就能感知风速。
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同时考验李振波和一名年轻的气象兵,不借助工具如何测出风速。气象兵表示“用手就可以感知风速的大小”,李振波笑着说,“我不用手,用脸就能感觉出来。”现场,两人同时报出答案,是“1米风”。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李振波从事空降空投事业41年、曾跳伞两千多次,大校军衔。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时,时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长的他第一个跳伞救援,被称为“伞降第一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震中地区成了一座“失联孤岛”。5月13日凌晨,李振波在家中接到电话,他马上赶到作战值班室,参与研究空降部署。
13日清晨5点50分到8点,他乘飞机到达灾区上空,当时空中乌云密布并伴有降雨,什么都看不见。此时飞机已下降到6500米,已经结冰,再下降可能机毁人亡,只得返回成都机场。此后,李振波表示要带队空降。
14日上午10点左右,气象台通知阿坝州茂县上空有一个小云缝,抓住机会可以空降。李振波等15人赶往现场,在5000米高空,在无地面指挥、无气象引导、陌生复杂的危险情况下进行跳伞空降,做好了三分之一伤亡的准备,后被称为空降兵“十五勇士”。
图为汶川救援伞降前,李振波向队员作出指示。
当时,李振波在下降了1000米左右时发现,主伞失灵没有打开,他马上去拉备用伞,幸运的是,备用伞打开了。他事后回忆,“跳了那么多次伞,这还是第一次碰到主伞没拉开的情况。”
在这十五人中,有人落地瞬间被摔至休克,有人落到悬崖边险些坠入岷江,有人撞到树木、被树枝刺穿大腿。
他们集结后,在每人负重20多公斤、带了5部电台两部卫星电话、少量干粮的情况下,行进整整7天,走了220公里,开辟了6个空降场,完成了侦察、了解、报告灾情的任务,打开了空中救援通道。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