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话│安徽干旱持续,人工增雨为何无法缓解旱情?
今年,安徽气象干旱过程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强度强,为近40年最严重的伏秋旱。
新京报快讯(记者邓琦)安徽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截至10月31日,有51个市县维持重等以上气象干旱,其中江淮之间东部及沿江大部达特旱。总体来看,今年安徽气象干旱过程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强度强,为近40年最严重的伏秋旱。
其间,气象部门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前期人工增雨对旱情缓解效果一般。人工增雨开展有何难度?对旱情有多大缓解?未来是否会人工增雨缓解旱情?11月4日,新京报记者对话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袁野。他介绍,人工增雨需要适时的前提条件,目前预计,本月6日、7日左右安徽省南部有一次人工增雨条件,3架增雨飞机正驻场待命。
新京报:前期人工增雨效果如何?
袁野:10月份以来,安徽全省共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7架次,累计飞行21小时32分钟,燃烧烟条112根。另外,组织合肥等15市和九华山风景区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共212点次,发射火箭弹327枚,燃烧烟条180根。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淮北北部旱情得到一定缓解,但其他地区旱情仍然持续。
新京报:为何前期人工增雨对旱情缓解程度有限?
袁野:除了淮北北部得到一定缓解,其他地区没有合适的人工增雨条件。
新京报:如何理解人工增雨并不是凭空造雨?
袁野:人工增雨必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包括云系条件、空域条件以及装备准备等,其中,云系条件比较重要。也就是说,大晴天肯定无法人工增雨,云层要达到一定的厚度,气象部门才能开展作业。最近几天安徽大部都是大晴天,气象条件不太适合人工增雨。
新京报:一般而言,人工增雨能多大程度缓解旱情?
袁野:一般来说,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人工增雨可以在本来的降雨量基础上再增加15%左右。对旱情的缓解程度目前无法量化,因为造成干旱的原因不只是降雨量,缓解干旱的手段也不仅是下雨,还要看地表径流、土壤等当地环境情况,不一定下雨了就不干旱了。
新京报:目前预测,未来几天有适时的条件增雨吗?
袁野:根据目前的预报显示,本月6日、7日左右,安徽省南部地区有一次适合开展人工增雨的条件,但是条件不是特别好。目前我们人工增雨的装备都备好了,弹药也准备充分了,有3架增雨飞机驻场待命。一旦发现有利天气条件,会立即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新京报记者邓琦
编辑李国君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