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如何创新?国博100多件新展品有剧透

日期:11-03
清华大学

原标题: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如何创新?国博100多件新展品有剧透

本届展览集中呈现了世界各国融合艺术与科学的前沿实践成果。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人工智能时代将为艺术创作带来哪些灵感和表现方式?11月3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的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用120余件作品呈现了世界各国在艺术与科学融合领域的探索。

本届作品展主题围绕“AS-Helix: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与科学融合”,A代表艺术,S代表科学,AS-Helix寓意艺术与科学深度融合、创新协同螺旋式发展。

展厅中展示了一把日本设计师设计的“深度学习椅”,呈现出圆融的状态。据介绍,由于不同地区和文化中人们使用的椅子形状各异,作者在搜索引擎中用9种最常用语言搜索“椅子”,根据搜索出的图片,通过参数设置产生庞大的椅子图像数据库。在“3D生成式对抗网络”的基础上,设计师通过深度学习技术,生成了这把“人类之椅”。

“未曾出现的他/她”尝试将肖像摄影从单纯的机械复制中解脱出来,探索“影像”同“现实”与“我”的关系。眼睛所看到的现实由图像及情感组成,通过计算机将多张肖像摄影运用不同算法破碎重组,让大众通过观看的距离、角度等,找到属于他心目中的公众人物。

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如何创新?国博100多件新展品有剧透

“未曾出现的他/她”通过计算机将多张肖像摄影运用不同算法破碎重组。新京报记者浦峰摄

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如何创新?国博100多件新展品有剧透

“多重宇宙.pan”是一个视听装置,通过一系列实时生成的数字绘画来尝试描绘无限平行宇宙的永生和永逝。新京报记者浦峰摄

美国设计师带来的“自我映射”,通过反射微蚀技术,将肉眼可见的大脑与神经元行为联系起来。作品利用金色表面反射的光,以动画形式展现大脑活动,为人类了解大脑提供了新颖的视角。据作者介绍,作品创作初衷是为了提醒我们,已知宇宙中最奇妙的机器是我们身体的核心部分,这是我们人性的根基。

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如何创新?国博100多件新展品有剧透

“自我映射”通过反射微蚀技术,将肉眼可见的大脑与神经元行为联系起来,利用金色表面反射的光展现大脑活动。新京报记者浦峰摄

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如何创新?国博100多件新展品有剧透

“合”打造了一个整体的声音和视觉体验,应用软件让声音和动作影响视觉图像,实现艺术阐释和即兴创作。新京报记者浦峰摄

本届参展作品共120余件,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士、荷兰、奥地利、澳大利亚、土耳其、俄罗斯、波兰、日本、印度以及中国国内多所艺术院校、研究机构等,包括新媒体艺术、工业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纺织与时尚设计、陶瓷设计,以及其他体现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创作。

本届展览集中呈现了世界各国融合艺术与科学的前沿实践成果,尝试从人类认知、生产方式变革、未来教育、艺术范式、设计创新、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展开多元对话和思考,探讨艺术与科学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深度融合。

此次作品展11月3日至30日展出,“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1月2日、3日在国博举行。此次展览与研讨会由清华大学与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承办。

“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由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倡导,探索艺术与科学和谐发展。研讨会于2001年、2006年、2012年和2016年由清华大学发起并主办四届。

新京报记者倪伟协作记者浦峰

编辑周博华校对郭利

湖北最长盾构区间隧道破解多项技术难题 三连降按下"暂停键" 新能源汽车驶入发展阵痛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