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闪耀飞仙关

日期:11-03
川藏线

原标题:红星闪耀飞仙关

新华社成都11月3日电题:红星闪耀飞仙关

新华社记者吴光于、张京品

地处雅安芦山、天全,以及雅安市区三地交界的飞仙关,被誉为川藏线的“第一咽喉”。

发源于夹金山的青衣江不停奔流,沿途接纳小溪小河,经过一百多公里,到达这里时已是一条大江。在飞仙关,它又与发源于大相岭的荥经河和起源于二郎山的天全河会师,更显水势壮大。

与飞仙关一河相隔的地方是多功乡。民间传说中,大禹治水时,把山从中间凿开,形成飞仙峡,将水流导出。由于大禹在此治水用功太多,得名“多功”。

过去,多功与飞仙关虽只是一河之隔,往来只能依靠渡船。

1950年,毛泽东主席向人民解放军发出“进军西藏”的伟大号令,并指示“一面进军,一面修路”。为保证进藏运输畅通,当年9月,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决定修建飞仙关钢索桥,1951年5月,大桥建成通车。

近日,记者跟随重走川藏线小分队再次来到这里,大桥依然静静横跨在江面上。当年刘伯承在桥柱横额上题写的“飞仙关桥”四字依然清晰可见。在西岸的塔柱上,还有十八军政委谭冠三题写的楹联:“发挥天才发挥力量战胜困难创造人民幸福;一面进军一面建设解放西藏巩固西南国防。”东岸塔柱上则是时任西康省主席廖志高题写的楹联:“劳动创造世界飞仙天险何难克服;革命带来幸福闭塞边区从此繁荣。”

天全县党史专家高纪志说,对于天全人来说,飞仙关桥不仅是一个地标,更是一处精神高地,在默默见证着近70年来川藏线巨变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更新。

1972年,人们在飞仙关钢索桥旁建起了一座石拱桥,虽然钢索桥“退役”,但它为解放西藏、巩固西南边防和发展西藏经济做出的重要贡献,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在飞仙湖电站修建过程中,石拱桥于2014年被拆除,被一座新桥取代。

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当地政府在飞仙关钢索桥旁打造出飞仙古驿、南天新镇。写满沧桑的飞仙关桥如今成为“多功-飞仙”国家级4A景区最令人驻足的风景。

漫步南天新镇,一排排整齐的小楼错落有致,这个占地105亩的新镇安置了芦山地震的受灾农户175户800余人,受灾农户已于2014年底全部入住。房屋采用“小组团、围合式”设计,既形成独门别院,又利于邻里亲近。

走进春满园茶楼,老板何玉蓉满面春风。“楼下做生意,上面住家,一共333平方米,自己只花了6万元。”3年前,她放弃了在沿海的打工生活,回乡专心经营茶楼,每个月收入能达到1万元。这里的人们友善而健谈,他们津津乐道于飞仙关的红色历史,也乐于分享地震后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飞仙关钢索桥的两头,分别有五颗红星。何玉蓉说,抬头看见这些红星,总能感觉被一种光芒照耀着。“川藏线给家乡带来了发展,地震后党和国家又给了这么大的支持,很满足,很幸福。”她笑着说。

山西:未取得许可证不得向排水设施排放污水 电子烟品牌悦刻:微信商城停运,线下店将实行身份验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