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怒斥扶贫干部:我都为你脸红

日期:11-02
市委书记

原标题:市委书记怒斥扶贫干部:督察脱贫攻坚就该多些暗访|新京报快评

在“扶贫干部大骂贫困户”引发关注后,这两天,一则“书记在贫困户家中怒斥扶贫干部”的新闻,也是“画面引起极度舒适”。

据新京报报道,10月30日,河南南阳市市委书记张文深不打招呼,深入方城县进行暗访。在手机导航和村民的引路下,暗访车辆驶入博望镇包庄村。在看到孙恒俊家漏雨的房屋后,张文深怒批闻讯赶来的扶贫干部:“我替你们脸红,对不起老百姓。”

站在孙恒俊家透风漏雨、阳光都能从屋顶漏洞直射下来的房屋里,得知村民郭金一家五口都患病在身,收入微薄却没有纳入贫困户,包括张文深书记在内的一众领导,想必心情不轻松。

自发起脱贫攻坚战以来,各地脱贫成效明显,但发生在南阳的这一幕,也给有关方面提了个醒,扶贫工作在局域仍存在“应扶未扶”的情况。如孙恒俊家这样的状况居然不能列入危房改造的范围,显然有违“精准扶贫”的要求,也损害很多人对脱贫攻坚的认知。

表面上看,此事似乎是“识别不精准、政策不落实”的问题,但类似现象往往能反映出,部分干部在脱贫攻坚行动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一方面,相关政策措施的执行落实缺乏标准、缺乏回馈,只求完成,缺少对实际效果的有效追踪评估。最后可能钱花了,事似乎也办了,但这钱是不是花到最需要的人那里,事办得是不是公平合理,不好说。

另一方面,良好政策在实操中会掺杂人情等因素考量,导致政策覆盖的对象出现偏差。有些农村地区是个“人情场”,扶贫资源的安排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国家的扶贫资金被围猎被套取的风险必须被预估和防范。

为确保脱贫攻坚的精准与合理,强化各种形式的监督也就尤为重要。这中间,暗访无疑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工作方法与督察手段。

在一些地方,不暗访花团锦簇,一暗访问题丛生。并不是说那些问题不存在,而是因为被底下的人有意无意地遮盖住了。

而点对点的精准暗访,不仅可以查看到真实情况,也可以举一反三,发现同一类的普遍问题,进而在制度设计上多花一些心思,多一些查漏补缺之举。

事实上,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进行暗访,早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手段。

此前,国务院扶贫办在脱贫攻坚考核中专门增加媒体暗访考核环节,旨在最大程度地确保考核评估结果真实可靠。

此外,据媒体报道,四川、河北、湖北等地领导也纷纷暗访脱贫攻坚,发现并现场解决了很多问题、难题。

当然,除了领导干部要主动暗访之外,也要不断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让民众的声音能够传递出来,监督各级政府的脱贫攻坚工作,并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在脱贫攻坚战进入最后关头的时刻,各地的真实效果如何?政策是否得到了落实?各项统计数据是否真实?这些既要靠干部自觉和严密制度,也有必要多搞些暗访。

□胡麦(媒体人)

责任编辑:张建利

中国民谣音乐史:民谣从何时起变成了流行歌曲? 习近平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