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能力是出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日期:11-01
人民网

原标题:安全能力是出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新京报讯(记者陈维城)10月30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报告《安全与效率:网约车出行的新锚点》,观察网约车整改舆情,提出网约车安全整改进一步优化仍需在兼顾公众出行安全与保障出行效率、平衡新业态发展与政策包容度、明确用户信息获取与个人信息保护的边界等方面付诸努力。

此前包括滴滴出行、嘀嗒出行、美团打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易到用车等多家出行平台,分别公布一年多来的安全整改进展。从滴滴等主流网约车平台的安全功能来看,在乘客端均设置有紧急联系人、一键报警、行程分享、行程录音、乘客评价、司机背景审查等功能,说明上述安全保护功能已基本成为行业通识。

同时,如安全功能最多的滴滴在安全攻坚中体现出的安全能力,已经让网约车、顺风车行业具体了较为系统化的安全标准。未来出行市场安全工作将常态化,安全能力也将成为出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安全能力是出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出行平台形成安全标准链条

去年两起顺风车安全事件也加快了各出行平台合规化进程。去年9月,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联合检查组对数家主流出行平台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此后,各家平台进入整改阶段。

近日,嘀嗒出行、美团打车、神州专车、曹操出行、首汽约车等平台均上线了紧急联系人、一键报警、行程分享等功能。此外,各平台也加强司机背景审查,推出虚拟号码等。

相比之下,滴滴做了更系统的整改工作,安全功能最完善。不仅针对易受侵害人群重点安全教育,开发完善110报警、紧急联系人、行程分享、行程录音录像、黑名单等多项乘客安全保护功能。在上述多家主流网约车平台中,只有滴滴有专门的安全客服和配合警方调证组。目前滴滴客服团队扩大至9000人,日均服务量120万件,滴滴还成立重大安全问题快速响应专项团队。

滴滴公布的整改清单显示,对比整改前,平台证数量实现“翻一番”,目前在144个城市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司机端行程录音功能已覆盖所有订单,录像功能覆盖约40%订单,已有228个城市上线短信报警功能。

安全响应方面优于国家与行业要求。涉性案件方面,今年上半年滴滴网约车涉性类犯罪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七成;警企合作方面,98%的调取证据工单都在10分钟内完成,平台上的案件破案率保持100%,协助警方破获“黑产”案件12宗,抓获嫌疑人179名。2019年上半年,共配合警方完成证据调取6500多次;组建地方公安与应急管理联络部,已覆盖全国超过30个省、市、自治区。

人民网报告指出,目前,除监管部门设立的网约车安全规范外,各平台基本建立了“行程前审查”“行程中守护”“行程后处置”的安全标准链条。

“行程前审查”方面,各平台均积极推进安全工作,主要体现在司机身份筛查、司机服务管理和车辆运维保障三个方面。“行程中守护”方面,各平台纷纷在APP内设置了集成多项安全功能的“安全中心”按钮,在主动监测车辆行车路线的同时方便用户分享行程给亲友,在遇险时迅速发出求救信号。“行程后处置”方面,主要集中在客服和警企合作两个部分。

安全能力是出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安全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安全是一项长期工作,头部企业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与安全架构。在制度建设方面,各大平台体现出的安全能力差别更大。在本次公开安全整改报告中,仅有几家平台公布了相关制度建设进展,其中曹操专车修订3项管理制度,将责任书签订纳入考核,修订安全隐患排查及应急演练相关管理制度,完善信息保护制度;嘀嗒出行发布《嘀嗒出行平台安全运行工作规则》,制定了《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滴滴则体现出了更为强大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制度建设更为完善,其不但制定了《顺风车新产品、新业务安全评审制度》、《滴滴安全生产费用财务制度》、《滴滴网约车安全标准(试行)》及19项安全制度,还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目标管理制度》、《顺风车安全绩效管理制度》,同时滴滴还发布了《安全事故调查工作制度》、《安全案事件调查制度》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了《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修订并发布《滴滴出行数据安全管理总纲》。

此外,滴滴作为出行行业头部玩家,近一年整改变化较大。今年以来,滴滴持续组织媒体开放日活动,向公众公布整改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对加强顺风车安全管理,全面依法合规,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公共安全问题治理等七个方面27项工作进行了整改落实。

美团、嘀嗒等出行平台在整改进展中提到,全力推进合规经营,全面加强人车一致性管理及驾驶员安全教育,全面提升背景审核准确性等方面。滴滴网约车顺风车安全管理整改工作总结提到,滴滴需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优化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加强司机和车辆的线下管理。

此外,加快网约车平台证、从业资格证和运输证办理,加大不合格人员和车辆清退力度,推进网约车合规化进程;加强顺风车整改工作,结合安全风险评估,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消除顺风车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信息安全技术保障能力,保护用户数据安全。

网民对于网约车安全整改话题的讨论保持着较高的参与度。人民网报告总结网民观点提到,出行安全应由各方共同努力,而非依赖某几家企业,希望行业格局改变,多元化发展、多主体竞争,丰富网约车服务可选择性。

人民网报告也认为,政府侧对网约车行业秉持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本着对社会大众安全负责的初衷,严把关、强监管,无可非议,但也要警惕矫枉过正,应兼顾保障安全与便捷生活,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平衡好公共安全与政策包容度,为新兴业态营造健康成长的政策环境。

安全问题业已成为当下网约车行业发展的最大痛点,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联合检查组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工作一年多,各家平台已交出阶段性成绩单,但出行安全远不止于此。未来出行安全工作需与时俱进,出行市场会更加规范。毕竟安全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平台发展的坚实壁垒和核心能力。

专家:网约车安全需要全社会参与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认为,政府监管层需要将监管重心从关注资格准入到关注全流程安全管理。从网约车安全督查一周年来看,监管部门秉持包容审慎原则,强调“安全底线”,为网约车安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个别地方以及个别政府部门,在坚持网约车监管安全底线的同时,对如何实现网约车安全方面,其监管手段仍然比较单一,存在着以传统监管模式来监管新业态的问题。

中央党校政法部副教授王静认为,网约车监管应当遵循“底线思维”,防止高门槛造成行政性竞争障碍和行业垄断。一方面,通过立法划定红线,严令禁止破坏法规制度和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另一方面,对于底线以上的行为,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和协同治理的方式来解决。网约车监管应大幅降低参与各方准入条件,实行人车注册制、平台备案制,以保障安全底线和行业自由竞争。

此外,李勇坚认为,网约车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针对网约车的一些特定场景,例如,深夜、醉酒、未成年人等风险场景,需要有社会各界的参与,才能更好地实现网约车安全运营。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网约车相关的安全互动,也有助力于网约车平台企业、监管部门等更加精准地找到网约车的风险源,从而建立起更加有效的立体化安全防护体系。

编辑徐超校对李项玲

出任中国男篮主教练 杜锋接了一个“烫手山芋”? 双11将至,北京用户最喜MAC口红、小米旅行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