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北:“织女”纺粗布走上脱贫“织富”路
新华社石家庄11月1日电(记者杨知润、杜一方)“啪嗒……哐当……”在织布车间里,只见木梭在妇女们手中快速穿梭,千百条纺线在织布机上交汇。伴随着织机的咿呀声,张苗芳带领着“织女”们再现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手工织布劳作图。
随着时代变迁,机械纺织由于其成本低、产量高的优势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手工纺织。但在河北省鸡泽县风正乡,47岁的张苗芳却坚持用传统的方式纺织粗布。
以前张苗芳一直在一家纺织厂做会计。“当时厂里效益不好面临裁员,家里老人孩子又需要人照顾,我就主动下了岗,后来萌生了创建粗布工艺制品的念头。”她说。
张苗芳走访市场发现,近些年人们的消费观念在逐渐改变,“绿色、环保、自然”成了新追求。于是,她跑遍全县收集和修理老织布机,历时一个多月凑出四十台“古董机”。
“机器差不多了,人才上哪找呢?”张苗芳愁得眉头紧锁。经人指点,张苗芳三顾茅庐请到有经验的老“织女”,还找到一些对她的事业感兴趣的新“织女”。2015年她的木棉纺织厂开工,不仅让久违的织布声重新响起,还将老粗布出口到了国外。
眼看企业有了起色,张苗芳主动上门,对村里15名残疾贫困户进行免费培训。她还将织布技术分享出去,让留守妇女实现家中就业。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非常困难,却又不能出去打工,多亏了张大姐。”农户张丽娟说道。
鸡泽县委书记石磊说:“鸡泽县针对农村产业振兴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按100%的比例分批对新建或扩建的扶贫微工厂进行资金补贴。”
依托箱包、被服、服装加工等基础优势,鸡泽县不断加大对手工纺织业的扶持力度。羊绒被、水洗棉被、夏凉被等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还出口到日本、韩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
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贫困人口就业,实现了企业增效、集体创收、群众脱贫、产业发展的“四重效应”。目前当地老粗布加工企业已发展至15家,年产值达7000万元,安置就业2000余人,传统手工纺织业成了引领群众致富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