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lS头目巴格达迪身亡,中东恐怖主义退潮?

日期:10-29
特朗普叙利亚

原标题:lSlS头目巴格达迪身亡,中东恐怖主义退潮?

特朗普政府选择此时公布巴格达迪的死讯,意在通过展示其反恐成果来挽回因撤军行动而丢失的部分颜面。

▲特朗普证实ISIS头目巴格达迪身亡。视频来自新京报我们视频。

据新华社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27日宣布,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最高头目巴格达迪已在美军袭击行动中身亡。

美方公布巴格达迪死讯,正值美国从叙利亚北部撤军后不久。此前的撤军决定,不仅遭到了美国国内舆论对“特朗普忽视美在中东战略利益”的炮轰,还引发了美国盟友尤其是其中东反恐盟友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对美国背信弃义的指责。

特朗普政府选择此时公布巴格达迪的死讯,意在通过展示其反恐成果来挽回因撤军行动而丢失的部分颜面,也有为明年大选积累政治资本,避免美国短期内再次卷入地区冲突的考虑。

中东反恐面临新形势

巴格达迪的死讯,或许是特朗普政府中东反恐的又一“阶段性成果”。然而,现实挑战表明,中东反恐局势尚难言乐观。

首先,整体实力受挫的“伊斯兰国”组织已进入战略调整期。巴格达迪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今年4月斯里兰卡发生恐怖袭击后一周。当时,巴格达迪在视频中承认“伊斯兰国”丢失了其在叙利亚的最后据点,号召其支持者对敌人发动“消耗战”。

这标志着“伊斯兰国”组织实体遭受重创后,其战略目标已从之前的领土扩张转变为蓄积实力,通过多重方式——如外围进行战略转移,战术上转向游击战等非对称作战方式,认领世界各地的恐怖袭击,及持续加强宗教极端意识形态和暴力观念的输出,最大限度地维系该组织的有生力量和“全球影响力”。

过去两年间,这一战略调整实际上赋予了“伊斯兰国”分支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恐怖组织内部等级结构明显弱化,组织结构更趋扁平化和去中心化。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也门、埃及西奈半岛、阿富汗等动荡国家和地区的碎片化、小规模恐袭,仍呈现高发态势。

其次,恐怖主义势力对无人机和化学武器的使用频率呈现上升趋势。

当前自杀式炸弹、汽车炸弹、地雷等简易爆炸装置以及绑架、劫持等,仍是恐怖组织在动荡国家和地区发动暴力袭击采用的主要手段。

但近年来,恐怖组织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无人机和化学武器发动袭击,以期造成更大的恐怖效应。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麦米姆空军基地,都曾受到过当地恐怖组织发动的无人机袭击。

近年来,中东地区极端组织和恐怖主义势力使用无人机,针对军事设施、民用设施、政治人物的车队和官邸、工厂、燃料库、燃气泵站等目标发动袭击的频率,以及劫持和使用化学武器的频率,都呈现上升趋势。

美国收缩战略使中东反恐格局重新洗牌

再次,反恐阶段性胜利无法根本扭转动荡国家的安全形势持续恶化的局面。

与特朗普政府标榜的“反恐成果”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东地区仍是全球高风险地区和恐怖主义的重灾区。

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等中东动荡国家的政府,稳定性、政策稳定性、国家治理能力、政治风险、恐怖主义风险、国内治安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等关键性指标仍不容乐观。

地区恐怖主义的根源性问题尚未解决,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远没有根除,这在国际层面表现为全球失序和大国博弈导致的全球治理“碎片化”;在地区层面表现为地区冲突频发、地缘博弈加剧、动荡长期化、教派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盛行;在国家层面表现为发展滞后、经济低迷、治理失灵、腐败猖獗等。

最后,大国对中东反恐投入的战略资源持续减少,反恐的工具化和功利化特征明显。

从美国的反恐战略来看,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基调的特朗普政府,对中东反恐的战略投入持续减少,美国的全球反恐战略逐渐收缩并转向境内反恐。美国从阿富汗和叙利亚撤军,是美国中东战略收缩背景下其反恐战略调整的典型表现。

从中东地区反恐的角度来看,美国的撤军事实上导致了域内外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的活动空间进一步扩大。而域内外力量都将反恐作为开展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工具,不同反恐阵营之间、阵营内部在反恐目标上都存在深刻分歧,反恐目标与反恐主体之间时常存在错位状态。

大国对中东反恐战略投入的持续减少和反恐让位于大国博弈的现实,无疑将加重各国在地区开展反恐行动和协调的难度,进而影响未来地区反恐的成效。

总的来看,巴格达迪被击毙的消息或许短期内能够提振国际反恐力量的信心,但要根本性扭转近年来中东反恐“治标不治本”的局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包澄章(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李冰冰校对吴兴发

中央农办:争取3到5年基本健全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制度 《吹哨人》定档12月6日,看汤唯雷佳音如何“抉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