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希娟:两度南下奏新曲,一朵琼花分外红

日期:10-28
祝希娟大雪冬至

原标题:祝希娟:两度南下奏新曲,一朵琼花分外红

在祝希娟身上丝毫没有耄耋老人的沧桑,举手投足间,似乎还是那个勇敢卓绝、风风火火的琼花,“做演员是我的终生梦想,任何时候只要一提到表演、一提到角色我就热血沸腾,我从不会去考虑自己的年龄。”

祝希娟的名字总和《红色娘子军》中的那个倔强勇敢的女战士吴琼花叠化在一起。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部经典影片影响、教育了几代人,也让祝希娟的名字永远留在了中国电影的史册上:年少成名,她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位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激流勇进,她从电影明星变身为特区电视台的拓荒者;即使80岁高龄,她依然满怀对表演的热诚。

祝希娟:两度南下奏新曲,一朵琼花分外红

祝希娟

生日:1938年1月17日

出生地:江西省赣州

工作单位: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

祝希娟:两度南下奏新曲,一朵琼花分外红

自掏腰包不计片酬,80岁做主演挑大梁

去年,刚过完80岁生日的祝希娟赶赴北京,参加由她主演的电影《大雪冬至》的首映礼,她“自掏腰包”,老伴就是她的助理,连导演江平都不禁感慨,“这样爱电影的人,在如今,太少了。”

该片是青年导演邢潇的处女作,讲述了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祝希娟一方面想着能为空巢老人做点事,另一方面想着还能过过戏瘾,“从45岁到深圳后,我基本没主演过什么电影,到这个年龄还能演电影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24岁我就拿了奖,如今我想看看到了80岁能不能想办法再拿个奖(笑)。”

祝希娟:两度南下奏新曲,一朵琼花分外红

电影《大雪冬至》

对戏极为认真、对表演要求苛刻是祝希娟入行以来就坚守的态度,《大雪冬至》里她独挑大梁,110场戏有她戏份的就107场,不计报酬、不要片酬整整拍了一个多月,每天都在没有暖气的摄影棚里工作十几个小时。面对高强度的工作,祝希娟还跟邢潇开玩笑,“这个年龄的老电影人就我身体好,别人不一定拍得下来。”回忆当时,她说整个剧组条件艰苦,遇到的是前所未有的低成本,“现在还有青年人不拿票房作为标准,愿意关注老年群体,我很高兴,只要有人看完电影想起给父母打个电话,我就值了。”

没吵那一架,就没有载入影史的吴琼花

1938年祝希娟出生于赣州,抗战时期举家迁往上海,她从小喜欢文艺,早在初中时就在赵丹执导的电影《为孩子们祝福》中跑过龙套;高中时代则是校话剧队成员,后来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当她拿到入学通知的时候听到的却是父亲的冷嘲热讽,说家里出了一个戏子,那一刻,祝希娟下定决心要证明给父亲看,新中国的演员和旧社会是不同的。

可入学之初,她却迟迟难以进入表演状态,没有表演经验,老师给她布置的小品基本都做不好,她甚至想打退堂鼓,在老师胡伟民的点拨下才慢慢摸着了表演的门道。拍《红色娘子军》时,祝希娟还是上戏表演系三年级的学生,片中女主角需要有一对火辣辣、充满仇恨的大眼睛,导演谢晋为这个名叫吴琼花的角色选了四个演员却都不满意,正巧在上戏转悠时,看到祝希娟在和一个高大的男孩子演《在和平的日子里》,当时两人正在争论戏该如何拍。注意到这双眼睛后,谢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祝希娟扮演这个角色,至今想起,祝希娟都不忘调侃,“如果当时不吵那一架,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了。”

祝希娟:两度南下奏新曲,一朵琼花分外红

电影《红色娘子军》

但其实谢晋并不是只因为眼睛才选择的祝希娟,“他在暗中观察了我很久,到学校看我上课、弹钢琴、演话剧,他说我身上有演好戏的潜质,于是我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听说谢晋选了祝希娟,很多人都觉得奇怪,不知道这个假小子究竟有什么好看的,“我记得去电影厂报到,吃饭的时候大家就围着我看,都说这个女孩又不漂亮还土里土气的。”虽然不漂亮,但谢晋导演坚持自己要的就是这双大眼睛。

不过,谢晋并没急于让演员们直接去演戏,而是让他们南下去海南琼海体验娘子军的真实生活。“红色娘子军”连长冯增敏带着全部演员完全按照娘子军的作息时间感受生活,练了整整一个月,讲课、出操、看革命根据地,所有演员的鼻子都晒脱了皮,如果没有这一个月的生活,没有这第一次南下,祝希娟说她大概演不了琼花。直到今天,她有时闭上眼睛都能想起,泥巴墙上写着“中国苏维埃万岁”。

与总理共舞得箴言,南下特区做拓荒者

祝希娟万万没有想到,因为电影《红色娘子军》,她一个小丫头变成了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她很清楚,不是自己有多少才能,而是整个剧组的功劳,她更骄傲的是这部电影在颁奖礼上拿了四个奖。“出死入生破旧笼,海南岛上皆东风,浇来都是英雄血,一朵琼花分外红”。这是郭沫若在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大会上给获得最佳女主角的祝希娟的手书题词。

颁奖大会那晚的庆祝晚会上,周恩来总理也参加了舞会,所有人都争先恐后想邀请总理跳舞。总理却说,“今天我的第一支舞蹈要和得奖的女演员跳,结果我就和总理跳了第一支舞蹈,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场面。”素来假小子性格的祝希娟跳舞时总是踩到总理的脚,陈毅在一旁安慰她放轻松,还把跳舞比喻成音乐散步。“跳舞的时候,周总理和我说,青年时期就是打基础,你们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各类知识,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

而作为22大影星之一,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位。想着21位前辈都是电影厂的,唯独她是话剧团的,祝希娟诚惶诚恐,“后来我才知道,周总理说把我列到上影厂的八个人中,所以上影厂需要退出一个人,刘琼老师二话不说就让了,我真的特别感恩,这是老演员对青年演员的爱护和扶持。”大学毕业后,祝希娟进入上海青年话剧团,成为剧团里的顶梁柱。

后来改革开放,她得知深圳在招聘,一个是人事局的科长,一个是深圳电视台筹备小组成员,一听特区都在看香港电视台,想着要和资本主义文化竞争,祝希娟一下就有了干劲,二话不说坐着火车就南下了。

祝希娟:两度南下奏新曲,一朵琼花分外红

2019年9月,祝希娟参加第十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颁奖典礼。

“艺术是年轻的,不能总是霸占这个舞台,要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我已经当了45年的演员,是时候去支持特区建设了。”

到深圳后,祝希娟花了两个月时间筹备电视台,1984年1月1日,深圳电视台正式开播,后来香港电视台想和深圳台合作,是祝希娟最骄傲的事情。“在我一生中,两次南下都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很高兴,虽然已经80岁了,但还想演戏,因为我喜欢演戏,我还不想停。”

新京报记者周慧晓婉

编辑吴冬妮校对薛京宁

德媒:外长见黄之锋 德国被中国放入“外交冰柜” 田华:党的女儿照心田,还艺于民映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