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深化道德教育引导
重点抓好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人物三个群体的教育引导,推动道德实践养成。
新京报快讯(记者沙雪良)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提出,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重点抓好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人物三个群体的教育引导,推动道德实践养成。加大对网上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加强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引导;组织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8年前,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道德领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然比较突出;一些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造假欺诈、不讲信用的现象久治不绝,突破公序良俗底线、妨害人民幸福生活、伤害国家尊严和民族感情的事件时有发生。《实施纲要》提出,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什么是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始终保持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同时,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
基于此,《实施纲要》列举了四项重点任务: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使传授知识过程成为道德教化过程
如何建设新时代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要深化道德教育引导,并明确了7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实施纲要》要求,要注重融入贯穿,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到各学科教育中,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中,使传授知识过程成为道德教化过程。
《实施纲要》强调,要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以正确舆论营造良好道德环境,以优秀文艺作品陶冶道德情操,并提出,“要把社会主义道德作为文艺评论、评介、评奖的重要标准,更好地引导文艺创作生产传播坚守正道、弘扬正气”。
对于发挥各类阵地道德教育作用,《实施纲要》提出,民族团结、科普、国防等教育基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都要结合各自功能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
《实施纲要》提出,要抓好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人物等三类重点群体的教育引导,并提出了明确要求。
加强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引导
关于推动道德实践养成,《实施纲要》提出,要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化群众性创建活动,持续推进诚信建设,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对外交流交往中展示文明素养。
对于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专辟一章予以明确。在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方面,要加强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的正确引导、有效引导,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让正确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为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将开展网络治理专项行动,加大对网上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清理网络欺诈、造谣、诽谤、谩骂、歧视、色情、低俗等内容,反对网络暴力行为,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促进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实施纲要》提出,发挥制度保障作用,强化法律法规保障,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及时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推动社会诚信、见义勇为、志愿服务、勤劳节俭、孝老爱亲、保护生态等方面的立法工作”。
用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惩治失德行为
对于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实施纲要》提出,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社会管理、舆论监督等各种手段,有力惩治失德败德、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要组织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其中,针对污蔑诋毁英雄、伤害民族感情的恶劣言行,特别是对于损害国家尊严、出卖国家利益的媚外分子,要依法依规严肃惩戒,发挥警示教育作用。针对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公共秩序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逐一进行整治,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建立惩戒失德行为常态化机制,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新京报记者沙雪良
编辑周博华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