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大粮仓”的“丰收之喜”——来自产粮第一大省秋收观察

日期:10-27
农业科技大豆

原标题:黑土“大粮仓”的“丰收之喜”——来自产粮第一大省秋收观察

新华社哈尔滨10月27日电题:黑土“大粮仓”的“丰收之喜”——来自产粮第一大省秋收观察

新华社记者韩宇、王建

10月末,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秋收接近尾声。记者近日在黑龙江一些粮食主产区走访发现,颗粒归仓的背后,蕴藏着许多现代农业发展的“丰收之喜”。

一喜:从卖稻谷到卖品牌大米

黑龙江省通河县富林镇五合农民水稻种植合作社联合社院落内,堆满了刚收获的稻谷。联合社总经理李久明并不急着出售。“现在我们很少卖稻谷了,基本上都是加工后卖大米,并且有自己的品牌。”李久明说。

在一个产品展示柜里,展示着不同品系、不同规格的大米,重量有5斤、10斤、20斤……“现在城里人都追求吃鲜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也千差万别。”李久明说,近两年私人订制的需求也比较旺盛,联合社需要从不同消费者的角度考虑种植和营销。

五合农民水稻种植合作社联合社由5家合作社组成,经营水田10.5万亩,收获的稻谷由当地加工厂代为加工,并为大米注册了“临子河”品牌。联合社年加工大米约4万吨,销往北京、山东、上海、重庆、四川等地。除了直营店,还在多个网络销售平台卖大米,网上销量约占总销量的十分之一。

黑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从面朝黑土到放眼市场的转变。通河县士明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种了7万多亩水稻,全部加工成大米出售。合作社理事长卢士明说,尽管今年七八月份降水偏大,产量有所影响,但营销上去了,减产不减收。

通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乔磊说,通河县水稻面积160万亩,近年来农民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从卖稻谷到卖大米,拉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实现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二喜:向科技要粮产量有保障

黑龙江省勤得利农场钧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4000亩水稻已收完,56岁的合作社理事长李国财把自己与父辈那代人的种地方式进行了比较:

插秧,过去都是人工插秧,1人1天插不到1亩;现在1台自动高性能插秧机,1天插秧50多亩。

植保,过去是人工背着小喷雾器,现在是地头遥控无人植保机。

秋收,过去用小镰刀,2个多月才能收完,现在大马力收割机,10天左右全部收完。

改革开放以来,黑土地经历了从传统耕作向现代农业的巨大转变,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这背后是农业科技的进步。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大豆院士工作站爱辉绿色发展示范基地,2025亩大豆依托爱辉区林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大豆高产攻关创建,目前大豆已收完。

爱辉区林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侯文林说,尽管七八月份遭遇连续强降雨,但亩产仍达到300多斤,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

“啥地块,播啥种子,施什么肥,怎么播种,如何田间管理,都按照专家意见,种出来的大豆比一般地块产量高不少。”侯文林说。

站在堆满稻谷的院落里,李久明露出笑容。而就在3个月前,因为遭遇持续低温多雨天气,对于丰收,李久明还一点底气都没有。后来他听取农业技术人员意见,及时进行了稻瘟病预防,施用一种促早熟的微生物,对水稻进行营养调控。

李久明说,如果没有农业科技支撑,今年这种低温寡照天气,水稻将会大幅减产,如今及时预防,及时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大幅减少了损失,亩产达到800多斤。

三喜:优质粮卖上好价钱

由于水分、光照等优势,黑龙江省宾县是优质玉米主产区。该县的树君农机专业合作社3000亩玉米迎来丰收。合作社理事长田树君说,每亩产量比去年增产100多斤,“我们这里的玉米品质优,不愁卖,比其他地区每斤能多卖几分钱。”

近日,在黑龙江省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办公室,一家山东农业企业的代表正跟合作社理事长姚宏亮洽谈。这家山东企业的销售负责人陈志伟说,从播种到秋收,他们对合作社生产有机水稻的过程进行了考察,决定先预订5万吨,每斤稻谷5.5元,远高于市场价。

之所以能赢得客户认可,卖上高价,姚宏亮认为,一是采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有机水稻,二是用数据说话。去年开始,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承担了智慧气象“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及溯源”试点。田间气候仪器可以检测空气温湿度以及土壤水分和温度、光照强度、风向、风速、雨量等16种数据。

依据这些数据,通过第三方出具一份大米气候品质评价报告证书,并制成独有的溯源信息库,存储了文字、图像及视频资料,形成一个二维码。客户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从种到收到加工的全过程。

“过去大米品质好,靠嘴说,现在用数据来说话,客户更相信数据,水稻更有‘卖点’。”姚宏亮说。(参与采写:杨喆、唐铁富)

浙江:大检察官办理一起重大杀人案 第三批法律实习生讲述最高检"实习之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