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杭州撤镇建街后,49个“翻牌街道”如何实现居民议事制度化
摘要:在杭州92个街道中,撤镇建街形成的所谓“翻牌街道”有49个,占53.3%。
街道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础平台。杭州190个乡镇街道中,92个是街道,占48.4%;980.6万常住人口中,712万在街道,占72.7%。街道已成为基层政权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杭州不少乡镇尤其是近郊的大乡镇、富乡镇先后改成了街道。在杭州92个街道中,撤镇建街形成的所谓“翻牌街道”有49个,占53.3%。
在近日举行的长三角三省一市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研讨会上,浙江省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于跃敏表示,杭州市和长三角其它城市人大一样,积极探索在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中发挥街道人大作用的实践。2018年11月,杭州市委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街道居民议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今年初,全市92个街道紧扣“议事”这个关键,用好“会议”这个平台,盯住“实效”这个目标,全部开展了这项工作,基本实现街道居民议事制度化、规范化。
杭州49个街道撤镇建街后,依然实行“准一级政府”预算管理。2018年,这49个街道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1亿以上的有42个,占85.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在1亿以上的有36个,占73.5%。这些街道没有了原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主席团、人大代表,办事处工作“监督缺位”、街道财政支出“监督不力”、工程项目“监督不够”等不是个别地方的现象。根据省委、市委的部署,杭州2018年初首次在市和13个区县市、98个乡镇实现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全覆盖。
“杭州的92个街道类型众多、情况不一,翻牌街道、纯城区老街道和设在各类功能区、开发区的街道,在管理体制上不尽相同。这对如何发挥人大制度优势,推进街道层面为民办实事项目更好地来自群众、造福群众,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于跃敏表示,杭州在推进街道居民议事制度工作中,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核心要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市委明确,街道居民议事制度是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人大街道工委具体负责,围绕街道民生实事项目和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事项,组织有关方面开展基层协商的议事制度;街道居民议事会议成员人选由各村、社区和辖区单位党组织推荐,街道党工委研究确认;要求区、县(市)党委和街道党工委切实加强领导,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保障。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在每年2次居民议事会议上,大家围绕党委的部署要求,围绕群众关心的资金使用、项目安排、生态环境、民生实事等,认真参与公共决策、开展民主监督,群众对街道事务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始终严格依法依规。不同于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街道居民议事会议是由人大街道工委具体组织的协商民主议事平台。它的一项重要原则是“议事不议人,议事不决事”,可以投票但不是选举,可以举手但不是表决,可以讨论但不是审查。各地建立人大代表和居民议事会议成员的联动机制,通过人大代表的依法履职带动、促进居民议事会议成员的有效参与,确保在宪法法律框架内运行。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基层同志普遍感到人大制度更加深入人心。各级人大代表作为当然的街道议事会议成员参与其中,有社区居民说,“真心觉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离自己很近,人大制度就在身边,人大代表就在身边。”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称心。建立街道居民议事制度后,每年街道居民议事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票选街道民生实事项目,使民生实事“大家商量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特别是今年,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危旧房整治、幸福养老等一批民生项目落实落地,为老百姓增加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人大工作更加规范运行。街道居民议事制度的实施,为人大街道工委联系辖区内的人大代表,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反映代表和群众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区县人大常委会交办的监督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更好发挥了人大街道工委的职能作用。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