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图书馆看书喝咖啡 江苏这村颠覆你对农村的认知

日期:10-25
图书馆

原标题:泡图书馆看书喝咖啡江苏这村颠覆你对农村的认知

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江南小镇、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游乐场、议事厅、戏楼……这里虽然名为永联村,却早已和城市无两样,有人称它为“村庄里的都市”,也有人说它是有文化的“土豪村”,二者都不为过。

泡图书馆看书喝咖啡 江苏这村颠覆你对农村的认知

永联小镇全景。受访者供图

全村99%的村民实现了集中居住,99%的耕地实现了集体流转,99%的劳动力实现了就业,99%的村民享受到了比城市居民更优越的福利保障。10.5平方公里的村域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构成了一幅“中国特色农村现代画”。

永联村通过打造江南乡村生活体验地,实现旅游年收入1亿元,成为乡村旅游的后起之秀。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5000多元……从住茅草屋穿补丁衣裳到泡图书馆喝咖啡,永联村,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生动典范。

打破“以粮为纲”的禁锢全村动手挖鱼塘搞副业

“茅草盖屋,腌菜搭粥,补丁衣裳,光棍一生”这是旧时永联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1978年永联村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68元,集体债务6万多元。40多年前的永联村,是张家港市最小、最为贫穷的一个行政村。

是什么让永联村发生了如此巨变?故事还得从永联村的一位老书记——吴栋材说起。

泡图书馆看书喝咖啡 江苏这村颠覆你对农村的认知

1978年挖的鱼塘。受访者供图

“总比荒在那里好吧。”1978年,时任永联村党支部书记吴栋材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打破“以粮为纲”的禁锢,他冒着寒冬,带领村里所有劳动力开挖50亩低洼地养鱼搞起副业,并将鱼塘周边土地垫高种粮。第二年,粮鱼双丰收,村民们不仅有了足够的口粮,年底每家每户还分到了鱼,村集体的账面上也第一次出现了利润。这个从抗美援朝战场下来的“三等甲级伤残军人”,头脑活络,敢闯敢干,为解决村民的温饱问题,与小岗村18户农民同时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关停村办小工厂办起轧钢厂摘掉贫困帽子一跃成为富裕村

挖塘养鱼尝到甜头后,永联村领导班子意识到,要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就必须依靠全体村民的力量。在随后的几年当中,永联村趁热打铁,将全村的能工巧匠集中起来,组建起多个村办企业,发展集体经济。

“从1979年开始,我们将村里有手艺的人集中起来,短短四五年时间,就办了枕套厂、花砖厂、玉石厂,总共大概七八个加工厂。”永联村原村委主任王明德回忆说。

据王明德介绍,这些小厂的兴办,给永联村积累了20多万元资金,也让永联人积累了闯荡市场的经验和底气。

80年代初,苏南地区有条件的农民陆续盖起了楼房,建筑钢材开始走俏。永联人敏锐感觉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1984年,他们果断关停八个小工厂,自筹资金30万元,办起了永联轧钢厂。1985年,轧钢厂实现销售收入1024万元,永联村一跃成为全县十个富裕村之一,村民人均年收入近800元,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

泡图书馆看书喝咖啡 江苏这村颠覆你对农村的认知

江苏永钢集团。受访者供图

2002年,面对亚洲金融风暴的后期影响,永联人自筹资金十多亿元,克服2003年初的“非典”影响,先后只用了341天时间,打造了一座百万吨炼钢厂,创造了中国冶金史上的奇迹。到2018年,永联村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620亿元,利税超80亿元。

奖农补副全体村民共建共享奔小康

“到了90年代初,随着永联轧钢厂发展壮大,大部分村民都在企业里有了工作,收入也翻了几番。但不是所有村民都能进钢厂的,从事农副业生产的村民,收入相对就比较低了。”王明德称,为了让那些继续从事农副业的村民,也能共享集体企业的发展成果,永联村做出了一项重要决策,将企业的一部分利润拿出来,补贴种粮和搞副业的村民,种玉米、种蘑菇、养猪、养牛等等,都有相应的奖励,支持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在老本行上谋发展。

泡图书馆看书喝咖啡 江苏这村颠覆你对农村的认知

永联村现代农业基地。受访者供图

村民戴相平在永联小镇经营着两家超市。殷实的家境,不仅是因为这个精明汉子的勤劳奋斗,更离不开永联村奖农补副的政策。10多年前,戴相平努力钻研蘑菇种植技术,成为远近闻名的“蘑菇大王”。

“种多少蘑菇,就能拿到多少补贴。”戴相平说,尝到甜头的他,第二年就将蘑菇种植规模扩大到17万平方尺,当年仅村里的补助就拿了34.9万元,成了响当当的百万富翁。

通过奖农补副政策的实施,永联村将企业的利润转化为村民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的动力。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整个90年代,永联村的集体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有的村民在企业上班拿工资,有的村民在传统农业上精耕细作,还有的村民在副业上施展拳脚。当时的永联村,全体村民共建共享,基本实现了小康生活。

打造江南乡村生活体验地农旅结合年收入达1亿元

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共享是共建的保证。共享是有条件的,绝不能姑息懒汉,更不能纵容不劳而获。因此,永联村大力倡导勤劳奉献,并为有创业和就业需求的群众提供必要的条件。

2006年,为帮助一部分有头脑、懂技术的村民创业,并通过他们带动更多村民就业,永联村建了一座占地50亩的农民创业园。8幢标准化厂房整齐划一,配套完善,交通便利,并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租给村民。

永联村民刘君正是这项措施的受益者之一。几年前,村民刘君开了一家网店,生产销售儿童床上用品,生意一直红火。2018年,当她准备扩大生产的时候,烦心的事儿来了。“生产不能停,但是厂房却不能租了。”焦急的刘君只好四处寻找厂房,可奔波多日,看的厂房不是太远就是太贵。

其实,刘君早就知道村里有一个农业创业园,但她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小店和这里联系起来。“农业创业园,总感觉是特别高大上的地方,是大企业待的地儿。”刘君说。不过,无奈之下,刘君还是去了村里,想碰碰运气。没想到,不到十天,她就搬进了她眼中高大上的创业园。“租金便宜,管理还规范。”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永联村农民创业园已有24家村民创办的小企业,带动了近400个村民就业。2009年永联村又建设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一方面,游客们顺着农耕历史区、江南作坊区、农户设施区、农耕谚语区一圈玩下来,犹如逛了一个农业知识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税赋变革等农学知识集中呈现。另一方面,在园内开辟了作坊街,开设小吃、酿酒、糖画儿等传统项目,吸纳有传统手工艺的村民就业。

泡图书馆看书喝咖啡 江苏这村颠覆你对农村的认知

泡图书馆看书喝咖啡 江苏这村颠覆你对农村的认知

永联作坊街。受访者供图

如今,永联建成了以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垂钓中心、水上乐园、美食街和永联小镇为核心景点,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美食购物、会议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江南乡村生活体验地。永联每年游客人次达100万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亿元。

国家级生态村、国家4A级景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江苏省首批特色风情小镇、江苏省5A级乡村旅游地,在一块块金字招牌的映衬下,永联成了乡村旅游的“后起之秀”。

将周边贫困村并入永联村让1.1万个村民共同富裕

一个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率先富裕起来的村庄,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暂时落后的村庄实现共同致富。1995年,为响应国家先富帮后富的号召,时任永联村党委书记的吴栋材,萌生了把周边贫困村并入永联村的想法。而这个想法一提出就在村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碗饭本来一个人吃,那进来两个人就变成三个人吃了,所以老百姓有想法是正常的,关键我们要做工作。基本上老百姓还是通情达理的,最后也没有意见。”吴栋材回忆,当时,做村民工作的同时,村党委还做出承诺,给每位老村民一次性发放一万元,以补偿他们对集体的贡献。通过这些措施,逐渐消除了老村民心中的不满,为后来并队扩村铺平了道路。

随后的1995年到2006年间,经张家港市政府批准同意,永联村先后5次并入周边较贫困的村庄,村域面积由0.54平方公里扩展到10.5平方公里,人口从800人剧增到11000余人。但无论经过几次并村,永联村始终坚持“进了永联门,就是永联人;凡是永联人,待遇人人都平等”,让11000个村民携手走在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道路上。

如今的永联村,家家有住房、人人有工作、个个有收入。闲暇之余,村民常常在社区休闲娱乐中心打打台球、健健身,在图书馆泡一杯咖啡看看书,在漫步道上散散步、看看景,生活不仅富足,也很惬意……

泡图书馆看书喝咖啡 江苏这村颠覆你对农村的认知

永联书屋。受访者供图

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永联村还以共建共享的理念积极投身到精准脱贫的工作当中。6年来,先后与江苏宿迁、新疆伊犁、贵州沿河、江苏淮安等市县贫困村结对,通过党建共建、产业协作、信息互通、人才联储等措施,带动贫困村庄共同致富。

新京报记者曹晶瑞编辑唐峥

校对郭利范锦春

河南推广妇幼健康“两个体系”经验 印尼交通部公布狮航坠机最终调查报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