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银行打了一个好分数,中国和上海能否就此满足?
摘要:读懂指标,还有另一层含义:除了看到已有的成就,我们更要看到前方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并进一步向更高乃至最高的水平对标,力求赶超。
世界银行23日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1位,较去年又有大幅提升。这项评估中,上海的营商环境表现占有55%的权重。无疑,这是又一张值得欣喜的答卷。
从两年前的第78位,到去年的第46位,再到今年的第31位,排名跃升背后,是持续两年针对营商环境的改善努力。而世行排名又是一个复杂的评估体系,人们不仅为总排名的提升叫好,更能从那些具体的分解指标中,感知一项又一项实实在在的进步。
读懂指标,方知改革不易。比如办理建筑许可,中国全球排名从去年的121位跃升至33位,提升了88位,背后就有京沪两市推出的简易低风险建筑项目免于环评备案改革、建立分类监管和审批制度及压缩供排水报装时间等改革举措。这让两地平均办理建筑许可全流程耗时缩至111天,得到了该指标质量指数的满分,也超越了东亚地区的平均水平。又如财产登记指标、获得电力指标、开办企业指标等,亦因为去年以来的多项改革举措而有了稳步提升。
这些既有的经验与探索,将为“3.0版”“4.0版”乃至更长远的营商环境改善打下基础。与此同时,读懂指标,还有另一层含义:除了看到已有的成就,我们更要看到前方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并进一步向更高乃至最高的水平对标,力求赶超。
持续对标,正是近两年提升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论。第31位的整体排名,既表明我们不断走向前列,也意味着前方还有30个更优秀的“榜样”。具体到各项分解指标,几乎每一项,我们都有值得借鉴学习的标杆,尤其是一些近年来上升势头强劲、提速很快,并在一些领域有显著突破的国家和地区,应当被拿来认真研究。
上海是一座要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城市,是世界认识中国、认识中国市场的一扇窗口。特殊的使命和自身高质量发展需求,更意味着所“对”的标杆要更高、标准要更严。我们不仅要对标排名前30位的“先行者”,下一步的改革,也不能满足于一般性地再往前赶超几位,而是要把眼光朝向世界前五甚至数一数二的顶尖水平,将那些最具竞争力、最具引领性的地方视作追赶方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营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测量、可评估的,但指标体系并不能涵盖所有的营商环境问题。营商环境好不好,更要靠市场主体的感受度来说话。这就要求我们在读懂指标、读透指标的同时,学会超越指标,用更具突破力度、更为精准也更契合市场需求的改革,不断构建一个更为开放、更为公平、更为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并持续提升政府管理的效能,让市场主体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并用他们的感受度、成长性,来检验改革的最终成效。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某种程度上,营商环境也只有“更优”,没有“最优”。又一份世行报告的成绩单,是上海的又一个新起点。在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的路上,我们理当持之以恒、精益求精。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本文刊于10月25日《解放日报》,原题为《读懂指标,也要超越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