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台教育界人士声讨“台独”教科书
本报记者任成琦冯学知
依据新版课纲编写的台湾历史教科书,在各个中学使用已近两月,其混乱的体系、错漏百出的内容和昭然若揭的“去中国化”图谋,激起台湾学界和一线教师的强烈不满。10月24日,台湾“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协会”在台北召开记者会,与会者严正驳斥新版历史教科书的种种谬论、给实际教学造成的困扰,呼吁全社会共同反对“去中国化”历史教科书,不再让其毒害台湾学子。
记者会上,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通过录影片表示,从课纲到教科书,民进党当局正用尽一切手段“去中国化”,切割台湾与中华文化的连结,遂行“台独”政治目的。他列举史实,着重驳斥了新版历史教科书中有关“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内容,直言历史教科书出现这样的内容“实在荒谬”。
来自台中二中的高中历史教师伍少侠认为,新版历史教科书按专题教学,把本该用时间串联起来的历史知识切割得七零八落,不但给一线教学造成很大困扰,更是可以随意塞进民进党自己的价值观,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字句将学生引向“台独史观”。他质问道,新版教科书大量使用情绪化的词汇影响学生判断,“若教授的内容不是基于事实,而是基于特定的意识形态,未来这些孩子立身于世界势必将有许多格格不入,认知和实况有极大落差,他们又将要如何面对?”
“文史不分家”,新版历史教科书切割台湾与中华文化的连结,不仅影响中学历史教学,也严重影响中学语文教学。台北第一女子高级中学语文老师区桂芝感叹,学生缺乏相关历史背景,无法进入到许多经典文章的情境之中,“不了解三国历史,就无法读懂诸葛亮的《出师表》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涵;不了解北宋党争,就不能理解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嘉义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子敬也质问,教科书讲儒学,为何不提儒学对台湾社会的影响;提到端午节,为何却不讲屈原投江的故事?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也表示,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被视为经典的课文遭一路打压,从60篇减少到40篇。虽然经典文章数量减少了,但老师们却教得越来越辛苦,花的时间越来越多,“学生们没有时空概念,要给他们补充太多的背景知识”。
为了达到“去中国化”目的,台新版历史教科书刻意忽略了诸多重要史实,遭到与会人士痛批。“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协会”理事长、嘉义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昆财指出,教科书对清代刘铭传、沈葆桢等人对台湾的贡献只字不提,对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血泪史蜻蜓点水,反而对日本殖民统治大书特书。“民进党编的教材胡说八道,我们学术界教育界要自己写、自己教。”吴昆财说。
新学年开学以来,根据新课纲编写的新版“台湾史”教科书已经进入高一、初一课堂。二年级历史教科书虽未面市,但已确知的是,“中国史”将根据课纲并入“东亚史”并采取专题形式编写。吴昆财说,等下册东亚史出现的时候,“中国史”这三个字不但量少了,连质都变了,台湾面临文化和历史危机。“发现了这个危机之后,我深深地以为不可,所以必须站出来做反对新课纲的工作。”
记者会上,自己救、自己写、自己教成为与会学界教育界人士的共识,而这也正是“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协会”的理念。吴昆财介绍,目前他正联络学者和一线教师制作150集公开课,上传到网上供学生学习。“身为一个历史研究人,我绝不能看着中国史在台湾这片土地上关门,看着中华文化在台湾断绝。”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到新版历史教科书的危害,他主编的《在台湾建构中国史教育》一书也开始发行。在题为《为历史存真,为时代提笔》的序言中,吴昆财写道:“中国人向来重视历史的鉴戒作用。我们不信真理唤不回,我们也不容青史尽成灰。”(本报记者任成琦冯学知)
(本报台北10月24日电)
责任编辑:张义凌